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之前那對癲公癲婆的出現引發了什麼連鎖反應。
接下來蘇宜我身邊又出現了不少活在自己世界的癲公癲婆,不過這些人跟她一個寡婦沒什麼關係,隻是發生在她身邊,蘇宜也樂得吃瓜看戲。
首先就是古代版真假千金,這事兒發生在縣太爺家裡,縣太爺的小妾把自己的女兒和主母的女兒互換,但是兩個女兒越長越像各自的親生母親,即使那妾室百般算計,還是讓縣太爺的正室夫人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然後縣太爺的後院就鬨了起來。
嫡庶互換,雖然對古代的男人而言,嫡出女兒和庶出女兒之間的差距並沒有那麼大,都是養大了可以聯姻的“貨物”,但是對於後院的女人而言,就不是那回事了。
精心教養大的女兒是妾室生的,而自己的親生女兒卻被當做庶女養大,養得唯唯諾諾,不學無術。
縣太爺的夫人根本就接受不了,這跟蘇宜上一世的情況可完全不同!
不過讓蘇宜有些欣慰的是,這位縣太爺的夫人腦袋還算清醒,知道女兒被惡意調換了之後,就直接讓兩個孩子各歸其位了,沒有因為多年的養育之情而偏愛假女兒,可能也是因為自己的親生女兒過得實在太慘了點吧。
縣太爺夫人收回了對假女兒的一切關照,然後專心培養自己的親生女兒,還好,兩人的身份被發現時,才隻有十歲出頭,距離嫁人還有幾年的時間,還是能夠調教好的。
但是那假女兒的日子就過得越發淒慘起來了,夫人不顧念那麼多年的母女之情,對她無視,親生母親也因為做了這件事而被杖斃,以前仗著自己是嫡女欺壓彆的庶女,此時反噬就到了。
不過這假女兒不愧是從小被精心教養長大的心機,手段都很不錯,經曆了這樣大的落差與挫折之後,很快就成長了起來,手段雖然有些稚嫩,但也不失為良策,即使被各種打壓,也艱難的發育起來了。
畢竟她手段強,縣太爺對這個以前的嫡女,如今的庶女,本來就有些情分在,如今展露了不俗的手段,縣太爺也更加看重她的未來了。
但縣太爺夫人也不是吃素的,而且薑還是老的辣,再加上夫人占據了嫡母的高位,兩人鬥起來,還是那假千金吃虧比較多。
倒是縣太爺夫人的親生女兒,雖然她的母親已經儘力調教她了,但從小的經曆還是讓她的性格變得柔軟,雖然也能立起來,但就是不夠硬氣。
縣太爺家中的明爭暗鬥讓蘇宜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沒什麼娛樂措施,什麼話本子,細紋都是老掉牙的那一套,她又顧忌著自己的下一世而不敢隨意自殺,也就隻能看看這出真假千金的大戲,陶冶一下情操了。
除了縣太爺家裡的真假千金,蘇宜隔壁的那戶人家大戲也是,一場接著一場,絕不落幕。
這家人主要是為了家業鬥爭,寵妾生的庶長子,當家主母生的嫡子,這可不是在如今沒辦法繼承家業的女兒。
——雖然說現在女性的地位不低,獨女也能繼承家業了,但在家裡有兒子的情況下,還是兒子繼承家業比較多,女兒就沒那麼受到重視了。
就像之前的縣太爺家裡一樣,假千金有能力有手腕,就受到了縣太爺的重視。
一個是備受寵愛的妾室生的長子,在嫡子出生之前,一直被寄予厚望,一個是判了多年的嫡子,占據了禮法上的優勢,這家人鬥得眼睛都紅了,要不是上頭還有當家主人壓著,恐怕就要血流成河了。
不,就算是現在他們也已經見血了,某天蘇宜一時興起,在自家後花園走了走,就看到我家後花園裡多了個身上帶血,昏迷不醒的年輕男子。
她一眼就認出來了,這是隔壁那家的嫡子。
也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麼事,才讓這位,渾身是傷的昏迷在自己的院子裡。
蘇宜本來是打算讓人過來給他簡單的看看上了藥,然後送回他自己家的,但她剛一靠近,就聽這人艱難的請求她先不要把自己送回去,日後定有重報。
啊這,這樣的話就不怪自己不客氣了,蘇宜把人留了下來。
這嫡子也算是有些手段,雖然受傷比較重,但還是很快就醒過來了,又在蘇宜這裡養了幾天的身體,然後才打道回府,後麵就是各種奪權的大戲了,看得蘇宜目不轉睛的。
除了這兩家人演繹的大戲之外,蘇宜的身邊還有不少令人毀三觀的事情,比如與小叔子珠胎暗結,把弟妹騙進家門,得了弟妹的家財之後就把人以無子,且不守婦道之名掃地出門的寡嫂。
對這,蘇宜就不是很高興了,古代女子本就艱難,不然當初她還沒有假死的時候,也不會一直致力於提升女性的地位了。
但在民間,女性的地位還是不高,那位被陷害的女子不僅嫁妝沒有了,而且因為被陷害不守婦道,連家門都回不去,過得極為淒慘。
於是蘇宜就出手了,先是揭露了寡嫂和小叔子之間的奸情,以及他們的奸生子,然後又為那個可憐的女人正名,看著奪回了自己嫁妝,立了女戶,獨自生活,甚至還包養了一個男寵的女人,蘇宜覺得十分滿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能是因為不管在哪裡,奇葩都很多,尤其是在表麵上看起來很封建,實際上無比開放的古代,蘇宜身邊的大瓜小瓜就從來沒有斷過,讓她度過了一個十分精彩的後半生。
因為沒有特地延壽,蘇宜年紀上來之後乾脆利落的死了,死之前她把家業交給了精挑細選出來的負責人,並且立下字據,她留下的產業,每年的利潤必須有三分之一給到各地的慈幼院。
不是她不想直接捐獻,而是這樣多的產業一下子捐獻出來,又沒有一個人看著的話,最後還不知道便宜了誰呢。
如今,雖然沒有全部捐獻出去,但是每年三分之一的利潤,細水流長下來,不比當初直接把所有產業捐獻了的財產少。
而且有字據在,就算她選擇的這個負責人,還有未來的繼承人後悔了,他們也不能不認,就是可能會克扣這一部分的錢財,但至少還是會有的,這樣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