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金國與遼國世仇,他們攻打遼國,是為了複仇,也是為了擴張。”陳森解釋道,
“他們此刻的重心,是徹底滅亡遼國。若我大宋能與他們達成某種默契,至少能避免短時間內與金國發生衝突。”
趙佶思索片刻,最終同意了陳森的建議。
“好!就依國師之策!”趙佶下旨,命人準備前往金國的使者隊伍。
然而,陳森心中卻很清楚,與金國的“聯係”,隻是權宜之計。金國的崛起,是曆史的必然。
他們比遼國更加凶悍,更加強大。大宋與金國之間的戰爭,遲早會爆發。
他看著沙盤上遼國逐漸被金國蠶食的疆域,心中湧起一股緊迫感。
他必須加快大宋的改革進程,讓大宋的國力儘快提升,才能應對即將到來的更大挑戰。
他知道,未來的道路,將更加艱難。但為了這個時代,為了這個國家,他彆無選擇。他必須繼續前行,哪怕前路是刀山火海。
與此同時,在燕雲十六州,嶽飛和晁蓋等人也感受到了來自金國的壓力。他們知道,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將軍,這金國,聽說比遼國更凶殘啊!”一名將領對嶽飛說。
嶽飛的目光望向北方,眼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
“無論敵人是誰,隻要他們敢犯我大宋,我嶽飛,定會讓他們有來無回!”嶽飛沉聲說。
他知道,和平隻是暫時的。新的戰爭,很快就會到來。而他,將再次為大宋,浴血奮戰。
金國攻破遼國中京,並劍指上京的消息,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在大宋朝野激起了千層浪。
趙佶在與陳森商議後,決定派遣使者前往金國,探聽虛實,並試圖建立某種聯係。
使者隊伍在風雪中啟程,帶著大宋的善意和試探,向著遙遠的東北進發。
然而,陳森心裡清楚,這所謂的“聯係”,不過是緩兵之計。金國女真人的野心,遠非幾句外交辭令就能滿足。
“國師,金國使者已出發,但臣總覺得不安。”嶽飛在幽州向陳森彙報,
“金國崛起太快,兵鋒之盛,遠超遼國。我軍雖收複燕雲,但若金國大軍南下,恐……”
陳森抬手止住嶽飛的話:“嶽將軍所慮極是。金國之強,遠超遼國,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兵者詭道也。我大宋並非沒有一戰之力。”
他目光深邃,看向地圖上的遼國疆域:“金國此刻的重心,在於徹底覆滅遼國。
他們需要時間消化遼國的土地和人口,穩定內部。這段時間,便是我大宋積蓄力量,秣兵厲馬的關鍵。”
“國師,那我們該如何積蓄力量?”晁蓋在一旁問道,他雖然勇猛,但在戰略布局上,卻遠不如陳森。
陳森指向燕雲十六州:“燕雲之地,物產豐饒,人口眾多。我們要做的,是將其徹底融入大宋。
興修水利,恢複農耕,開辦工坊,發展生產。特彆是那些‘奇技淫巧’,要加緊研發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