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嗎?駙馬府夜裡能造出個小太陽來!”
“何止啊!我三舅姥爺家的鄰居的兒子的同僚親眼所見,那光亮,百步之內能看清地上螞蟻搬家!”
“莫不是駙馬爺要將那空出來的城南,都變成這般亮堂堂的?”
流言蜚語,一傳十,十傳百,愈演愈烈。不過一夜功夫,“駙馬府夜能造日,亮如白晝”的奇聞,便傳遍了都城的大街小巷,甚至飄進了那禁苑深宮之中。宮裡的貴人們聽了,也是嘖嘖稱奇,暗中派人打探,這駙馬爺究竟是使了什麼神通。
次日,天光微熹,文武百官按序入朝。
早朝的氣氛,卻不似往日那般平靜。
龍椅上的趙佶剛聽了幾件尋常政務,便見禦史中丞李小木手持玉笏出列,神色肅然:“陛下,臣有本奏。”
趙佶微微抬手:“講。”
“臣聞,駙馬都尉陳森,昨日奉旨清遷城南,手段酷烈,致使民怨沸騰。
城南百姓,或有世代居於彼處者,或有家資微薄、倉促遷徙無以為繼者,哀聲遍野,怨氣衝天。”
李小木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擲地有聲,“如此行事,雖曰奉旨,然有傷天和,恐失民心。請陛下明察,降旨申飭,以安撫民情。”
他話音剛落,又有數名官員出列附議。
“李禦史所言極是,遷民之事,當以安撫為上,不宜操之過急。”
“城南驟空,百姓流離,此舉確有不妥之處,望陛下三思。”
一時間,朝堂之上,嗡嗡之聲漸起,矛頭隱隱指向了站在武將班列前段,這次蔡京沒有多說話,隻是看著他們在那裡述說著。
趙佶說:“來人,傳無雙附馬上朝議事。”
很快內侍尖細的嗓音劃破清晨的寧靜,傳旨的儀仗停在了駙馬府門前。
陳森早已穿戴整齊,正在前廳慢條斯理地用著早膳。管家躬著身子進來通報時,他隻是放下了手中的銀箸,用布巾擦了擦嘴。
“知道了。”
他起身,神態自若,仿佛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出。府外那些徹夜不熄的燈火,既是照亮歸途的溫暖,也是一封遞入深宮的、無聲的戰書。
當陳森踏入太和殿時,殿內原本的嗡嗡議論聲瞬間消失,隻剩下百官投來的各色視線,探究、幸災樂禍、或是純粹的好奇。
龍椅上的趙佶麵色平靜,看不出喜怒,隻是輕輕抬了抬下巴,示意他入列。
陳森目不斜視,走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站定,朝服筆挺,身姿如鬆。
“陳森,”趙佶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響,“禦史中丞參你,言你清遷城南,手段酷烈,致使民怨沸騰,你可有話說?”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李小木向前一步,再次拱手,聲音裡充滿了正氣:“陛下,臣所言句句屬實。
城南百姓世代居於此,如今被強行驅離,家產不得保全,補償微薄,倉皇之間無處落腳,隻能露宿街頭。此等行徑,與虎狼何異?長此以往,國之根基必將動搖!”
他身後立刻又有幾人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