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以山西為基地,派中路軍北上攻占飛狐口,順勢拿下蔚州,與西路軍形成呼應。
此時,我大宋已控製燕雲西部和中部山地,既可威懾幽州西側,又能防止遼軍從蒙古高原南下增援。
這才是真正的‘以弱圍強’,讓遼軍首尾不能相顧!”
陳森的解釋邏輯清晰,環環相扣。他將現代戰爭的“分割包圍”、“側翼突襲”等戰術理念融入其中,讓這些古代將領們一時難以反駁。
嶽飛在一旁聽得聚精會神,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他從未聽過如此精妙的作戰方略,這完全顛覆了他以往對戰爭的認知。
趙佶的臉色從最初的不耐煩,到疑惑,再到如今的若有所思。
他雖然不懂兵法,但陳森描繪出的宏偉藍圖,以及現代化武器帶來的巨大優勢,卻讓他心生向往。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趙佶終於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動搖,“隻是,這幽州……”
“陛下莫急,幽州,乃是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陳森的目光落在幽州之上,眼中閃過一絲勢在必得的光芒,
“等到西路和中路已穩固,遼軍主力被牽製或被迫分兵,幽州便成了孤立無援之城。
屆時,我東路軍可從雄州、霸州北上,沿平原緩慢推進,吸引遼軍注意力。
而西路和中路軍則從西側、北側夾擊幽州,切斷幽州與遼朝上京的聯係,圍城打援,一舉拿下!”
他將指揮棒在地圖上用力一劃,仿佛已經看到幽州城被攻破的景象。
“這一順序的核心優勢,在於避實擊虛。先攻遼軍防禦較弱的山西,再逐步向核心區推進,避免過早與遼軍主力決戰。
同時,依托山地建立防線,彌補我軍騎兵不足的短板。
更重要的是,通過飛狐口等隘口實現西、中、東三路協同,避免當年雍熙北伐時‘三路孤立、各自為戰’的弊端。
即便幽州久攻不下,已奪取的山西和太行地區仍可作為戰略緩衝,避免全線崩潰。”陳森總結道,語氣鏗鏘有力。
帳內再次陷入沉寂,這一次,沒有人再出言反駁。趙佶的目光在地圖上遊移,似乎在努力消化陳森所描繪的宏偉藍圖。
童貫的臉色雖然依舊難看,但顯然也找不到更有力的反駁理由。
陳森的策略,雖然迂回,但每一步都緊密相連,邏輯嚴謹,更重要的是,他將“仙家利器”的威力融入其中,這才是真正打動趙佶的關鍵。
趙佶抬頭看向陳森,眼神複雜。這個來自異界的人,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總能顛覆他固有認知。
“駙馬此計……朕,再想想。”趙佶最終沒有立即拍板,但他話語中的猶豫,已經表明他心中的防線正在瓦解。
他需要時間來權衡,來想象那份唾手可得的榮耀。
陳森知道,自己已經成功邁出了第一步。
中軍大帳內,氣氛依舊凝重。趙佶的“朕再想想”如同懸在眾人頭頂的巨石,讓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