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收複燕雲十六州後,新的問題也隨之浮現。
“陛下,燕雲十六州雖已收複,但此地民風彪悍,多有契丹、奚族百姓。”樞密院有官員上奏,“如何安撫這些百姓,使其歸順大宋,實乃當務之急。”
“是啊,陛下。”另一位官員附和道,“遼國雖敗,但其殘餘勢力仍在。若不能妥善安撫,恐會引起叛亂。”
趙佶聞言,眉頭微皺。他雖然高興收複了燕雲,但對於如何治理這片土地,卻是一籌莫展。他看向陳森。
陳森早已預料到這些問題。他出列說道:“陛下,臣以為,治理燕雲,當以安撫為主,輔以教化。
首先,要解除當地百姓的疑慮,宣布大宋優待政策,免除賦稅三年,並派遣官員清丈田畝,重新分配土地。”
“其次,要開辦學堂,普及漢文化,讓當地百姓逐漸融入大宋。
同時,要允許契丹、奚族百姓保留其風俗習慣,但要嚴禁其私藏兵器,並對其部落首領進行分化和拉攏。”
“此外,要加強駐軍,特彆是燕雲之地,仍需重兵把守,以防遼軍反撲。”
陳森指著地圖,“臣建議,可將燕雲十六州劃為數個軍區,由嶽將軍、晁部長等將領駐守,並修建長城防線,以固邊防。”
趙佶聽得連連點頭:“國師所言極是!就依國師之策!”
然而,陳森的這些建議,卻讓一些保守的朝臣感到不滿。他們認為,對異族百姓過於寬容,會助長其氣焰。
“陛下,對這些異族,當以威服為主,豈能如此寬容?”有官員上奏,“若不嚴加管束,恐生禍患!”
“是啊,陛下,燕雲之地,民風彪悍,若不以重典治之,恐難服眾!”
趙佶有些猶豫,他看向陳森。
陳森淡淡一笑:“陛下,威服固然重要,但若無恩德,威也難以長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隻有讓燕雲百姓真正感受到大宋的仁政,他們才能真心歸順。
況且,我軍雖勝,但國力有限,若要強行鎮壓,隻會耗費巨大,得不償失。”
趙佶思索片刻,最終還是采納了陳森的建議。
“國師所言有理。就按照國師的方略,穩步推進。”趙佶拍板道。
在朝堂上,陳森的威望達到了頂點。然而,他的成功,也引來了更多的嫉妒和暗算。
童貫更是加緊了對陳森的調查,他要找出陳森身上的秘密,哪怕是一絲一毫的破綻,也要將其置於死地。
一日,童貫的親信秘密向他彙報,他們在陳森的住處附近,發現了幾個行跡可疑的人。
這些人並非宋人,也不是契丹人,他們的穿著和口音都非常奇怪。
“哦?有這等事?”童貫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給我盯緊他們!務必查清他們的來曆!我倒要看看,這陳森究竟藏著什麼秘密!”
他隱隱覺得,陳森身上的秘密,遠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而這個秘密,或許就是他扳倒陳森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