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城郊,那片被張虎秘密選定的空曠場地,如今已不再是荒草叢生。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簡易卻規整的訓練場,地麵被平整過,搭建起了簡陋的障礙物和沙袋。
清晨的薄霧尚未完全散去,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濕潤氣息和初春的料峭寒意。
然而,這絲寒意卻無法抵擋保安團成員們訓練的熱情。
“立正!稍息!向左轉!向右轉!”張虎洪亮而有力的口令聲,在訓練場上空回蕩,穿透了薄霧,傳到每一個人的耳中。
他身著一套特製的訓練服,雖然材質樸素,卻剪裁得體,行動起來沒有任何束縛。
他的姿態挺拔,眼神銳利,完全沒有了白日裡《大宋時報》掌櫃的溫和模樣,此刻的他,更像是一頭蓄勢待發的猛虎,充滿了軍人的鐵血氣質。
在他麵前,是新招募的三十名保安團成員,他們大多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來自市井的各個角落,有腳夫,有乞丐,有破產的農民,也有被辭退的學徒。
他們最初的隊列,如同散沙一般,動作僵硬而混亂,彼此之間毫無默契。
然而,經過張虎按照陳森駙馬爺傳授的模式,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訓練後,這些年輕人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的隊列不再散漫,而是變得整齊劃一,每一次轉身、每一個抬腿,都帶著一種初步的軍人風範。
體能訓練也日漸加強,從最初的十圈跑步便氣喘籲籲,到如今能夠完成更長距離的負重越野。
團隊協作的理念,也通過各種訓練項目,逐漸滲透到他們的骨髓之中,讓他們明白“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道理。
甚至連情報收集的基礎知識,也被張虎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融入到日常的訓練之中,讓他們學會如何觀察、如何記憶、如何傳遞信息。
張虎站在隊列前方,看著這些從市井中招募來的年輕人,從最初的散漫無章,到如今的令行禁止,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成就感。
他的臉上,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這套訓練模式,確實比官兵的訓練高效得多,也更能凝聚人心。”張虎在心中默默感歎道。
他曾聽說過大宋官兵的訓練,大多是流於形式,操練疲遝,軍紀渙散。
而陳森駙馬爺所傳授的這套訓練方法,不僅注重體能和技能,更注重精神和紀律的培養,讓這些年輕人從內而外地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張虎也並非一帆風順。
他很快便遇到了一些文化差異和身體素質的挑戰。
有些訓練項目,對於從未受過專業訓練的宋人來說,難度極大,甚至有些不可思議。
例如,陳森駙馬爺在手冊中強調的“蛙跳”訓練,對於習慣了平地行走的宋人來說,簡直是地獄般的折磨。
許多人第一次嘗試時,便累得癱倒在地,渾身酸痛,甚至有人因此拉傷了腿部肌肉。
又比如,在團隊協作中,陳森駙馬爺要求隊員們在特定情境下進行“戰術手語”的交流,這對於習慣了直來直去表達的宋人來說,顯得過於複雜和陌生。
他們常常因為理解上的偏差,導致訓練出現失誤,甚至引發一些小小的爭執。
張虎深知,如果一味地按照手冊上的要求,生搬硬套,不僅會挫傷隊員們的積極性,甚至可能導致訓練無法繼續。
他回憶起陳森駙馬爺在臨行前曾說過的話:“模式是死的,人是活的。要因地製宜,靈活變通,但核心理念絕不能動搖。”
這句話,如同醍醐灌頂,讓張虎茅塞頓開。
他開始根據實際情況,在不改變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對訓練方式進行了一些變通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