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珍十分期待的問道:“林院長,我願意擔任此重擔,為國家解決糧食溫飽問題而付出畢生的努力!”
或許是從小缺少糧食,以及糧食讓她家破人亡,邱淑珍對糧食有著獨特的感覺和嗅覺。
“好……我相信你可以的!”
“林院長,那我們從哪裡開始……”
“彆一口一個院長的叫,太見外了,以後叫我林天吧!”林天拿出一份資料:“這是我研究的雜交水稻技術,接下來就是試驗階段……”
邱淑珍打開資料,上麵詳細的描寫了雜交水稻的培育全部過程。
首先得找到一種特殊的水稻,叫“雄性不育係”簡稱“不育係”)。
這種水稻的雄蕊開花時負責傳粉的部分)是沒用的,自己不能授粉結籽,隻能當“母本”,等著接受其他水稻的花粉。
再找一種正常的水稻當“父本”叫“恢複係”),它的花粉得有活力,能給“母本”授粉。
而且授粉後結出的種子,種下去能正常長、正常結籽,產量還得高。
最後,把“母本”和“父本”種在同一塊田裡,通常母本種得多,父本種在旁邊。
等它們開花時,父本的花粉會飄到母本的花上,完成授粉。
母本結出的種子,就是雜交水稻的種子。
然後把這些雜交種子種下去,看看長勢、產量、抗病性怎麼樣。
如果表現好,就慢慢擴大種植,推廣到更多地方。
邱淑珍看到這份資料的時候,整個人都麻了!
林天:“培育基地我已經找好了,接下來的工作就交給你了!”
“困難會有的,但希望你能夠克服它,戰勝它們……”
天然的“雄性不育係”特彆少,就像在成千上萬株水稻裡找“特殊體質”的個體,得一株株觀察、篩選。
可能好幾年都找不到合適的。
所以,林天可沒這個時間去消耗,隻能找相關專業的邱淑珍去尋找。
而且就算找到了,母本和父本的開花時間得湊在一起,不然父本開花時母本沒開,或者反過來,就授不了粉。
但水稻開花時間受天氣、溫度影響大,想讓它們“同步”,得反複調整播種時間,特彆麻煩。
就算花期對上了,父本的花粉也不一定能順利飄到母本的花上。
有時候得人工輔助比如用竹竿趕花粉),但大片種植時,效率很低,成本也高。
加上雜交水稻結的種子,如果再種下去,長出的水稻會“變樣”,產量、品質都可能下降,不能再當種子用。
所以每年都得重新製種,這比普通水稻麻煩多了。
最後,好不容易培育出的雜交品種,可能在一個地方長得好,但換個地方比如氣候、土壤不一樣),就容易生病、減產,得針對不同地區反複改良,才能全國推廣。
總的來說,雜交水稻培育就像“牽線搭橋”,既要找到合適的“父母”,又要讓它們順利“生娃”。
還得保證“娃”長得好、能適應不同環境,每一步都得跟老天爺、跟水稻“較勁”,難度特彆大。
林天:“邱淑珍同誌,你做好準備了嗎?”
邱淑珍眼神堅定的說道:“我已經做好了最困難的準備!”
“好,去吧,有什麼困難直接找我……”
“好的。”
目送邱淑珍離開,陳若楠走了進來:“林天,剛剛那是誰啊?”
“新的助理,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