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堂裡,工人們三五成群地討論著:“我看沈工這次是玩過火了,王德昌畢竟是老資格,技術底子還是有的。”
“可是沈工之前改造煉鋼爐的時候不是很成功嗎?說不定這次也能行。”
“改造煉鋼爐和搞連鑄機能一樣嗎?這可是從無到有的創新,風險太大了。”
“要我說,年輕人就應該有這種闖勁,總比那些因循守舊的老家夥強。”
議論聲中,沈良和林小雪走進了食堂。
頓時,周圍的聲音小了很多,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們身上。
沈良神色自若地走到打飯的隊伍中排隊,仿佛沒有感覺到那些探尋的目光。
但林小雪卻明顯感到了壓力,緊張地跟在沈良身後。
“沈工,”排在前麵的一個年輕工人轉過身來,小聲說道,“我支持您!我覺得咱們廠確實應該搞些新技術了。”
沈良笑著點點頭:“謝謝你的支持。不過支持歸支持,最終還是要看實際效果。”
“沈工,您真的有把握嗎?”另一個工人忍不住問道。
沈良打完飯,轉身麵對大家:“各位師傅,我不敢說百分之百成功,但我可以保證,我會全力以赴。如果失敗了,我會承擔所有責任。但如果成功了,這將是咱們廠的一個曆史性突破。”
他的話音剛落,食堂裡就響起了竊竊私語聲。有些人表示讚同,有些人則搖頭歎息。
就在這時,王德昌也走進了食堂。他看到沈良被工人們圍著,臉色頓時陰沉下來。
“都圍著乾什麼?”王德昌大聲說道,“有這功夫還不如想想怎麼把手頭的活乾好。成天就知道聽這些年輕人吹牛!”
工人們聽到王德昌的話,紛紛散開了。食堂裡的氣氛變得更加尷尬。
沈良端著飯盒,平靜地走到一個角落的空桌子旁坐下。林小雪緊跟其後。
“沈工,您不要理會王師傅的話。”林小雪安慰道。
沈良夾了一口菜:“沒關係,他們現在質疑是正常的。等我們拿出實際成果,自然就沒有人再說三道四了。”
正在這時,張明華總工程師走進了食堂。他環視了一圈,然後徑直走向沈良的桌子。
“沈良,我聽說你和王德昌打賭了?”張明華坐到沈良對麵,壓低聲音問道。
沈良點點頭:“是的,張總工。”
張明華皺著眉頭:“你這小子,怎麼這麼衝動?就算有把握,也不應該把話說得這麼絕對。現在好了,全廠的人都在看你的笑話。”
“張總工,有時候適當的壓力能激發更大的潛力。”沈良認真地說道,“而且我相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與其在這裡爭論不休,不如讓事實說話。”
張明華深深地看了沈良一眼:“你這小子,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行,既然話已經說出去了,那就好好乾吧。廠裡會全力支持你的項目,但是...”
他頓了頓,聲音更加嚴肅:“沈良,我希望你明白,這不僅僅是你個人的事情,關係到整個廠的前途。所以,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
“我明白,張總工。”沈良鄭重地點頭,“我會用實際行動證明一切的。”
張明華站起身來:“好,我等著看你的表現。記住,我們國家的工業基礎薄弱,每一次技術突破都來之不易。你既然有這個雄心,就要有承擔責任的勇氣。”
說完,張明華拍了拍沈良的肩膀,轉身離開了。
食堂裡的其他人都看到了這一幕,紛紛猜測著張總工和沈良談了什麼。王德昌看在眼裡,臉色更加難看了。晚上,沈良回到宿舍後,並沒有像往常一樣休息,而是拿出紙筆,開始在昏暗的燈光下畫圖。
他要設計的連鑄機改造方案,在他腦海裡已經非常清晰了。作為曾經的國家重大裝備辦處長,他對各種冶金設備的技術原理爛熟於心。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用1980年的技術條件和材料,來實現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沈工,您還沒睡啊?”同宿舍的小王推門進來,看到沈良還在埋頭畫圖,不禁有些驚訝。
沈良抬起頭,揉了揉酸澀的眼睛:“還有些技術細節需要完善。”
小王湊過來看了一眼圖紙,雖然看不太懂,但那些複雜的線條和標注還是讓他感到震撼:“沈工,您這畫的是什麼?”
“連鑄機的改造方案。”沈良簡單地回答道。
“連鑄機?”小王瞪大了眼睛,“那不是隻有大廠才有的高級設備嗎?咱們廠能搞出來?”
沈良放下筆,看著窗外的夜色:“小王,你覺得什麼叫不可能?”
小王撓了撓頭:“就是...就是辦不到的事情啊。”
“錯了。”沈良轉過身來,眼神中閃爍著某種光芒,“不可能隻是因為沒有人敢去嘗試。我們國家的工業基礎確實薄弱,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就要永遠落後下去。”
他指著圖紙上的設計:“你看這裡,傳統的連鑄機需要大型的水冷係統,我們廠沒有條件。但是,我們可以用分段冷卻的方式,雖然效率稍微低一點,但成本隻有原來的十分之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王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還有這裡,”沈良繼續解釋,“進口設備用的是特殊合金鋼,我們買不起,也買不到。但我們可以用普通鋼材加上特殊的熱處理工藝,同樣能達到要求的強度。”
聽著沈良的解釋,小王的眼睛越來越亮:“沈工,您真厲害!不過...萬一做不出來怎麼辦?王師傅可是在全廠麵前...”
“做不出來?”沈良笑了笑,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驕傲,“小王,你知道什麼叫置之死地而後生嗎?有時候,把自己逼到絕路上,反而能激發出最大的潛力。”
第二天一早,沈良就來到了車間。他沒有急著開始改造工作,而是先仔細檢查了現有設備的每一個細節。
“沈工,您這是在乾什麼?”老劉好奇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