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深吸一口氣,北京之行來得突然,讓他有些措手不及。
他簡單收拾了行李,買了最近一班前往北京的火車票。
綠皮火車哐當哐當,一路向北,他的思緒也如同車輪般翻滾。
李衛國是誰?他為什麼如此關注自己?“重要的事情”究竟是什麼?一連串的疑問盤旋在沈良腦海中,讓他心緒難安。
到達北京後,一輛軍用吉普車早已等候在車站。
一名年輕的士兵敬了個軍禮,稱呼他為“沈工”,並將他帶到了一處戒備森嚴的大院。
穿過層層崗哨,沈良來到了一間樸素的辦公室。
李衛國早已等候在那裡,他穿著便裝,顯得更加平易近人。
“沈工,一路辛苦了。”李衛國起身迎接,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容。
“首長好。”沈良略顯拘謹地回答。
“坐吧,不用客氣。”李衛國指了指沙發,“這次請你來,是想和你談談連鑄機的事情。”
沈良心頭一震,果然如此!看來李衛國不僅知道他的“特殊渠道”,還了解他設計的連鑄機模型。
他努力保持鎮定,等待著李衛國的下文。
“沈工,你的連鑄機模型,我們已經請專家評估過了,它的設計理念非常先進,如果能夠成功應用於實際生產,將會極大地提升我國鋼鐵行業的生產效率。”
李衛國語氣中帶著一絲興奮,“所以,我們決定,由國家出資,成立一個專門的項目組,全力攻克連鑄機的技術難關。而你,沈工,就是這個項目組的總工程師!”
沈良愣住了,總工程師?這…這也太突然了吧!他隻是一個普通的技術員,從來沒有領導過大型項目的經驗。
“首長,我…我恐怕勝任不了這個職位。”沈良有些猶豫地說道。
“沈工,你不用擔心,我們相信你的能力。”李衛國鼓勵道,“國家會給你提供一切必要的資源和支持,你隻需要放手去做就行了。”
沈良深吸一口氣,他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他不能退縮,也不能辜負國家的期望。
“首長,我…我接受這個任務!”沈良語氣堅定地說道。
李衛國滿意地點了點頭:“好!沈工,我相信你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接下來的幾個月,沈良全身心地投入到連鑄機的研發工作中。
他帶領著項目組的成員,夜以繼日地進行實驗和改進。
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無數的困難和挑戰,但他從未放棄。
他憑借著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深刻記憶,以及對鋼鐵冶金的深入理解,一步步地攻克了技術難關。
然而,事情並非一帆風順。項目組內部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一些老工程師對沈良的“激進”方案表示質疑,認為他的設計過於超前,不切實際。
甚至有人公開指責沈良,說他是“好高騖遠”、“嘩眾取寵”。
沈良並沒有理會這些質疑和指責,他堅信自己的方案是可行的。
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一次又一次的實驗數據,讓那些質疑他的人啞口無言。
就在項目組即將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沈良陷入了困境。
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了更加嚴厲的技術封鎖,一些關鍵的設備和材料無法進口。
項目組的成員們都陷入了絕望,他們辛辛苦苦的努力,眼看就要付諸東流。
沈良並沒有放棄,他召集了項目組的成員,語氣堅定地說道:“同誌們,我們不能被困難嚇倒!西方國家封鎖我們,是想讓我們屈服,是想扼殺我們自主研發的能力!我們不能讓他們得逞!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打破西方的技術封鎖,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奇跡!”
沈良的講話,鼓舞了項目組的成員們。
他們重新燃起了鬥誌,決定自力更生,尋找替代方案。
沈良帶領著項目組,開始了艱苦的攻關。
他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查閱了無數的文獻,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
他們用簡陋的設備,土法上馬,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終於,在經曆了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之後,他們成功地找到了替代方案。
他們用國產的材料和設備,製造出了關鍵的零部件。
當第一爐鋼水通過連鑄機,成功地鑄成鋼坯的那一刻,整個項目組都沸騰了。
他們歡呼雀躍,擁抱在一起,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沈良站在人群中,看著那紅彤彤的鋼坯,心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
他知道,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他還有更遠大的目標,他要讓“中國製造”響徹全球!
然而,就在沈良沉浸在喜悅中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變故發生了。
一個項目組的核心成員,帶著連鑄機的核心技術資料,叛逃到了西方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