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軍裝的人徑直走到廠長麵前,敬了個標準的軍禮:“報告!我是總裝備部派來的,我叫徐峰,奉命接管複合材料項目!”
徐峰的出現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趙德勝更是臉色煞白,他意識到事情的發展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控製。
沈良心中暗喜,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徐峰同誌,辛苦了!”廠長連忙起身相迎,“這位就是沈良同誌,複合材料項目的負責人。”
徐峰轉頭看向沈良,眼中閃過一絲欣賞:“沈良同誌,你的事跡我已經聽說了,你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沈良謙虛地笑了笑:“我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
“沈良同誌,從現在開始,你將直接向我彙報工作。”
徐峰嚴肅地說道,“我希望你能繼續努力,儘快完成複合材料的最終測試。”
“保證完成任務!”沈良堅定地回答。
趙德勝在一旁聽得心驚膽戰,他知道,自己徹底完了。
徐峰的到來,意味著上級已經開始重視複合材料項目,而沈良也得到了官方的認可。
趙德勝的陰謀詭計不僅沒有得逞,反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他灰溜溜地離開了廠長辦公室,背影顯得格外落寞。
接下來的幾天裡,沈良在徐峰的協助下,順利完成了複合材料的最終測試。
測試結果表明,複合材料的各項性能指標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完全可以滿足國家重大裝備的需求。
消息傳到總裝備部,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總裝備部領導當即決定,將複合材料項目列為國家重點項目,並撥付了巨額的研發經費。
沈良也因此被破格提拔為項目總工程師,全麵負責複合材料的研發和生產工作。
沈良的事業蒸蒸日上,而趙德勝卻陷入了困境。
由於他的失誤,導致複合材料項目一度停滯不前,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上級對他進行了嚴厲的處分,將他降職為車間主任。
趙德勝心中充滿了怨恨和不甘,但他卻無能為力。
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沈良一步步走向成功,而自己卻一敗塗地。
沈良並沒有因為趙德勝的垮台而感到高興,他知道,這隻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小插曲。
他還有更重要的任務要去完成,那就是帶領團隊研發出更多更先進的材料,為國家的重工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時間飛逝,轉眼間就到了1982年。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也給沈良帶來了新的機遇。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沈良創辦了自己的重工企業——“華興重工”。
華興重工的成立,標誌著中國重工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沈良憑借著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深刻記憶,帶領團隊研發出了一係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型裝備,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
例如,在1983年,沈良帶領團隊成功研製出了我國第一台大型礦山挖掘機。
這台挖掘機不僅性能優越,而且價格低廉,迅速占領了國內市場,打破了西方國家的壟斷。
1985年,沈良又研製出了百萬千瓦級發電機組,為我國的電力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87年,沈良帶領團隊建造了我國第一艘遠洋巨輪,標誌著我國的造船業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華興重工的崛起,引起了西方國家的恐慌。
他們意識到,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弱國,而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工業強國。
為了阻止中國重工業的發展,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了技術封鎖,並試圖通過各種手段打壓華興重工。
然而,沈良並沒有被嚇倒。
他深知,自主創新才是中國重工業發展的唯一出路。
他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最終打破了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讓“中國製造”響徹全球。
在一次國際重工展覽會上,沈良展示了華興重工的最新產品——“巨龍”係列大型礦山挖掘機。
這款挖掘機采用了多項世界領先的技術,性能遠超西方同類產品。
許多外國客商紛紛前來洽談合作,希望能引進“巨龍”挖掘機。
一個美國客商傲慢地對沈良說道:“沈先生,你們的挖掘機雖然不錯,但是價格太高了,我們很難接受。”
沈良笑了笑,說道:“這位先生,我們的價格已經是非常優惠的了,如果您覺得貴,可以去買其他廠家的產品。”
美國客商冷哼一聲:“其他廠家的產品性能不如你們的,但是價格卻便宜得多。”
沈良聳了聳肩:“那是他們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
美國客商還想再說什麼,卻被沈良打斷了:“這位先生,如果您沒有誠意合作,就請不要浪費我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