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拿著調令,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863計劃”的重要性,這關係到國家未來科技的發展,甚至關乎國家的命運。能夠參與其中,對他來說是莫大的榮幸。
但同時,他也對鋼鐵廠充滿了不舍。
這裡有他辛勤工作的汗水,有他並肩作戰的同事,更有他未完成的夢想。
“沈工,恭喜你啊!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機會啊!”李國強由衷地為沈良感到高興,“到了京城,可彆忘了我們這些老朋友啊!”
沈良拍了拍李國強的肩膀,笑著說道:“放心吧,老李,我不會忘記你們的。等我功成名就,一定回來看看!”
告彆了鋼鐵廠的同事,沈良踏上了前往京城的火車。
京城,這個古老而現代的城市,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沈良來到部裡報到,接待他的是一位名叫張偉國的處長。
張偉國四十多歲,戴著一副金絲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
“沈工,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團隊!”張偉國熱情地握著沈良的手,“你的事跡我們早有耳聞,你可是我們冶金行業的後起之秀啊!”
沈良謙虛地笑了笑:“張處長過獎了,我隻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好了,客套話就不用多說了,”張偉國將沈良帶到一間辦公室,“這是你的辦公室,以後你就安心在這裡工作。有什麼需要,儘管跟我說。”
沈良環顧四周,辦公室不大,但布置得很整潔,桌子上擺放著一台嶄新的電腦。
這在1980年可是稀罕物,一般人根本見不到。
“863計劃”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等等。
沈良被分配到的是新材料研究小組,主要負責新型合金材料的研發。
這個小組的成員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專家,其中不乏一些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學者。
沈良的到來,開始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畢竟,他隻是一個來自地方小廠的普通技術員,跟這些學術大佬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小組的組長是一位名叫錢學森的老先生,他德高望重,在材料學領域有著極高的造詣。
第一次見麵,錢老就給了沈良一個下馬威。
“年輕人,我聽說你很厲害,能夠土法上馬搞創新,還設計出了簡易連鑄機?”錢老語氣平淡,但眼神卻銳利如刀,“那你能不能告訴我,什麼是金屬鍵?什麼是晶體結構?”
沈良知道,這是錢老在考他。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金屬鍵是指金屬原子之間通過共享價電子而形成的化學鍵。晶體結構是指晶體中原子或離子在空間有規則的周期性排列……”
沈良侃侃而談,將自己對金屬材料的理解娓娓道來。
錢老靜靜地聽著,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良久,他才緩緩開口:“不錯,基礎知識很紮實。不過,理論知識再好,也要轉化為實際應用才行。我希望你能夠儘快融入我們的團隊,為國家做出貢獻。”
沈良心中一凜,他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考驗。
他並沒有被錢老的嚴厲嚇倒,反而更加充滿了鬥誌。
他要證明自己,不僅有理論知識,更有實踐能力。
他要讓所有人知道,他沈良,不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書呆子,而是一個能夠改變時代的工程師!
接下來的日子裡,沈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他廢寢忘食地研究各種資料,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地進行實驗。
他很快就發現,這個時代的研究條件跟未來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彆。
設備落後,經費不足,人才匱乏,這些都嚴重製約著科研的進步。
更讓沈良感到頭疼的是,小組裡的一些專家學者,對他這個“空降兵”充滿了敵意。
他們認為沈良資曆淺,經驗不足,根本沒有資格參與這麼重要的項目。
甚至有人公開地質疑沈良的能力,認為他之前取得的成就都是機會主義和幸運。
麵對這些質疑和挑戰,沈良並沒有退縮。
他用自己的實力和行動,逐漸贏得了大家的認可。
他提出了許多創新理念,並成功地將它們應用到實際研究中。
他設計的新合金材料,不僅性能優異,而且成本低廉,極大地提升了國家重工業的競爭。
沈良的名聲,也逐漸在科研圈子裡傳開了。
他開始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邀請,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和技術交流活動。
在這個過程中,沈良結識了許多誌同道合的朋友,也了解到了更多關於這個時代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