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李明華自豪地說道,“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第三代變循環發動機原型機。”
穆勒博士圍著發動機轉了一圈,越看越震驚:“不可能,這種技術就連ge公司都還在概念階段,你們怎麼可能…”
“穆勒博士,中國人的創新能力,可能超出了您的想象。”沈良淡淡地說道。
接下來的參觀讓德國專家團隊徹底震撼了。華夏重工展示的技術水平,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當天晚上的晚宴上,穆勒博士主動向沈良舉杯:“沈先生,我必須向華夏重工道歉。我們低估了您的技術實力。”
“穆勒博士言重了。”沈良回敬,“那麼,我們的合作…”
“沒有問題!”穆勒博士一口乾掉杯中的酒,“巴斯夫願意向華夏重工提供最先進的材料技術。但是我們有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
“我們要成為華夏重工超音速客機項目的獨家材料供應商。”穆勒博士的眼中閃爍著商人的精明,“這個項目的商業前景太誘人了。”
沈良心中暗喜,但表麵上依然保持冷靜:“這個可以考慮,但是技術必須本土化。”
“當然,我們可以在中國建立合資工廠。”
雙方一拍即合。這次合作不僅解決了華夏重工的材料技術難題,還為公司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國際合作夥伴。
然而,正當沈良為這次成功的合作感到高興的時候,一個意外的消息打破了他的好心情。
第二天上午,沈良剛到辦公室,就接到了公關部主任的緊急電話。
“沈總,《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關於我們的報道,說我們的技術是偷來的。”公關部主任的聲音充滿了憤怒。
沈良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他們有什麼證據?”
“沒有具體證據,但是他們質疑我們的技術進步速度太快,不符合常理。”
“混蛋!”沈良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他們這是在誹謗!”
“更過分的是,”公關部主任繼續說道,“歐洲的幾家媒體也跟進報道,說我們涉嫌工業間諜活動。”
沈良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他知道,這是西方公司的反擊。既然正麵競爭不過華夏重工,他們就開始用輿論戰來抹黑華夏重工。
“立即召開新聞發布會。”沈良冷冷地說道,“我要親自回應這些誹謗。”
兩小時後,華夏重工再次召開新聞發布會。沈良走上台,麵對著台下的中外記者。
“各位記者朋友,今天我要回應一些惡意誹謗。”沈良的聲音清晰有力,“有些媒體質疑華夏重工的技術來源,我要明確告訴大家,我們的所有技術都是自主研發的成果。”
“沈總,您能解釋一下華夏重工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技術突破嗎?”一個外國記者問道。
“很簡單,因為我們投入了足夠的資源,聚集了足夠的人才。”沈良反問道,“難道在某些人眼中,中國人就不能有技術創新嗎?”
台下一片嘩然。沈良的反擊非常犀利。
“另外,我要宣布一個消息。”沈良的語調突然變得更加嚴肅,“華夏重工決定起訴《華爾街日報》等媒體的惡意誹謗行為。我們已經委托國際知名律師事務所處理此事。”
記者們又是一陣騷動。華夏重工要和西方主流媒體打官司,這無疑是一個爆炸性新聞。
“沈總,您不擔心這會影響華夏重工在國際市場的形象嗎?”另一個記者問道。
“影響?”沈良冷笑道,“被人惡意誹謗不反擊,才會真正影響形象。華夏重工從來不怕任何挑戰,不管是技術挑戰還是法律挑戰。”
發布會結束後,沈良的強硬態度在全球引起了巨大反響。支持者認為華夏重工有維護自身聲譽的權利,反對者則認為沈良太過激進。
但沈良並不在乎外界的評價。他知道,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軟弱隻會招來更多的攻擊。
當天晚上,沈良獨自坐在辦公室裡,思考著接下來的策略。突然,電話響了。
“沈總,我是王海峰。”電話那頭傳來總設計師興奮的聲音,“我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您!”
“什麼好消息?”
“我們的變循環發動機測試成功了!”王海峰激動地說道,“推重比達到了15:1,完全滿足超音速客機的要求!”
沈良猛地從椅子上站起來:“真的?”
“千真萬確!測試數據我已經發到您的郵箱了。”王海峰的聲音裡充滿了自豪,“沈總,我們真的做到了!”
沈良的心情瞬間從陰霾轉為晴朗。變循環發動機的成功,意味著華夏重工在超音速推進技術方麵取得了革命性突破。
“海峰,你們辛苦了。”沈良感慨地說道,“這次成功,將會載入中國航空史冊。”
“這都是您的功勞,沈總。如果沒有您的技術指導,我們不可能這麼快就成功。”
掛斷電話後,沈良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夜空。在那漆黑的天空中,他仿佛看到了華夏重工的超音速客機正在翱翔。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沈良輕聲說道,“我已經準備好了。”
而此時的沈良並不知道,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之中。
西方航空巨頭們已經意識到,僅憑技術封鎖和輿論攻擊,已經無法阻止華夏重工的崛起。
他們需要更加致命的手段。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