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沈良帶著厚厚的資料來到了工商銀行的分行。
接待他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信貸部主任,姓劉。劉主任看了看沈良遞過來的貸款申請,眉頭就皺了起來。
“沈總,您這個貸款額度…”劉主任推了推眼鏡,“五百萬,這可不是小數目啊。”
“劉主任,您可以看看我們的項目報告。”沈良指著桌上的文件,“華夏重工現在已經掌握了連鑄技術的核心,這次攻關成功後,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劉主任翻了翻資料,搖了搖頭:“沈總,您說的這些我都看不懂。但是有一點我很清楚,您這個華夏重工成立才多長時間?資產有多少?”
“我們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是技術實力…”
“技術實力?”劉主任打斷了沈良的話,“沈總,銀行放貸看的是抵押物,看的是現金流,不是什麼技術實力。您拿什麼來做抵押?”
沈良深吸一口氣:“我可以把我的房產、所有個人資產都抵押給銀行。”
“您的個人資產能值多少錢?”劉主任不屑地笑了笑,“沈總,我勸您還是實際一點。現在國家剛剛改革開放,像您這樣的私人企業多了去了,每天都有人來找我們貸款。但是真正能還得起的有幾個?”
“劉主任,您這話什麼意思?”沈良的語氣有些不悅。
“沒什麼意思,就是實話實說。”劉主任靠在椅子上,“沈總,您覺得您這個什麼連鑄技術,真的能比得過國外的那些大公司?人家幾十年的技術積累,您憑什麼認為自己幾個月就能超越?”
沈良站起身來:“劉主任,看來您對我們的項目並不了解。我們的技術…”
“行了,沈總。”劉主任擺擺手,“我見過太多像您這樣的人了。都覺得自己能乾出一番大事業,結果呢?最後還不是血本無歸。”
“您這是什麼態度?”沈良忍不住了,“我們是來正常申請貸款的,不是來聽您教訓的!”
“教訓?”劉主任站起來,臉上露出嘲諷的表情,“沈總,我這是為您好。您知道現在有多少人搞什麼技術攻關,最後傾家蕩產的?您還是踏踏實實找個穩定的工作吧,彆做這些不切實際的夢了。”
沈良氣得臉色鐵青:“劉主任,您這是在質疑中國人的技術能力嗎?”
“我沒有質疑誰,我隻是實事求是。”劉主任收拾著桌上的文件,“沈總,您的貸款申請我們不能批準。不過我可以給您介紹個工作,我們銀行正缺技術人員…”
“夠了!”沈良一把抓起桌上的資料,“劉主任,您會後悔的!華夏重工一定會成功,到時候您就知道自己今天的話有多愚蠢!”
說完,沈良頭也不回地走出了銀行。
回到公司後,張慧看到沈良鐵青的臉色,小心翼翼地問:“沈總,銀行那邊…”
“不用問了。”沈良冷冷地說,“他們根本就不相信我們能成功。”
“那我們的資金…”
“我去想辦法。”沈良在辦公室裡踱了幾步,“張總監,你幫我聯係一下其他幾家銀行。”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沈良跑遍了市裡的所有銀行,得到的答複都是一樣的。
不是嫌貸款額度太大,就是質疑項目的可行性。有的銀行甚至連資料都不願意看。
最讓沈良憤怒的是,在農業銀行,接待他的經理竟然說:“沈總,您還是彆折騰了。咱們中國人就老老實實做點傳統生意就行了,搞什麼高科技,那是外國人的事。”
從銀行出來後,沈良在街上走了很久。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他的心情非常複雜。
這些銀行的態度讓他想起了前世聽過的一些故事。八十年代初,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很多人的思想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對於技術創新,對於民營企業,大多數人還是持懷疑態度的。
但是沈良知道,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才有了後來那些偉大的企業家和技術突破。困難是暫時的,關鍵是要堅持下去。
回到公司,沈良召集了核心團隊。
“各位,銀行貸款的事情暫時遇到了困難。”沈良開門見山,“但是我們的攻關不能停。”
“那資金怎麼辦?”王工程師擔心地問。
“我已經決定了。”沈良站起來,“把我在市中心的那套房子賣掉,把所有能變現的資產都變現。”
“沈總,您這樣做風險太大了。”張慧勸道,“萬一…”
“沒有萬一!”沈良打斷了她的話,“我對我們的技術有絕對的信心。再說,富貴險中求,不冒險怎麼能成功?”
技術部的幾個年輕工程師聽了,眼中都閃著光。
“沈總,您這樣做,我們…”小李工程師站起來,“我們也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
“對!我們也出一份力!”
“大不了豁出去了!”
看著這些年輕人激動的表情,沈良心中湧起一陣暖流。
“好!既然大家都有這個決心,那我們就放手一搏!”沈良用力拍了拍桌子,“我保證,用不了多久,那些看不起我們的人都會刮目相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正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秘書小王推門進來:“沈總,德國漢森公司的那個施密特先生又來了!”
沈良皺了皺眉:“他來乾什麼?”
“他說有重要的事情要和您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