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裡德裡希在電話那頭陷入了沉思。
作為歐洲最大重工企業的掌門人,他深知技術領先意味著什麼。
如果中國真的出現了如此出色的技術人才,那麼克虜伯集團在亞洲市場的壟斷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米勒,你現在立即搜集這個沈良的所有資料。”
弗裡德裡希的聲音透著一絲冷意,“我要知道他的教育背景、工作經曆、技術專長,甚至是家庭情況。”
“是的,總裁先生。”漢斯·米勒連忙應道,“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這個沈良已經識破了我們的技術傾銷策略,他要求我們交出最新的技術資料作為賠償,否則就要我們滾出中國。”
“什麼?”弗裡德裡希的聲音瞬間提高了八度,“一個中國技術員敢威脅我們克虜伯集團?他以為自己是誰?”
“總裁先生,現在不是較真的時候。”漢斯·米勒急忙勸阻,“如果我們和中國徹底鬨翻,損失的可是整個亞洲市場。而且…而且我覺得這個沈良可能真的有這個實力。”
弗裡德裡希沉默了很久,腦海中快速盤算著利弊得失。
中國市場對克虜伯集團來說確實太重要了,占據了集團總營收的三成以上。如果失去這個市場,對集團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
“好,米勒。”弗裡德裡希最終妥協了,“你先穩住那邊,我會派遣總部的技術專家團隊過去。但是記住,我們絕不能在一個中國人麵前示弱。”
“明白,總裁先生。”
掛斷電話後,漢斯·米勒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他知道,這件事情遠沒有結束,甚至可能引發一場技術領域的地震。
與此同時,首鋼的會議室裡,沈良正在向廠領導彙報剛才發生的事情。
“沈良,你做得很好。”廠長王建國拍著沈良的肩膀,臉上寫滿了欽佩,“這些外國人總是看不起我們中國人,今天總算是讓他們見識了我們的厲害。”
“廠長,這隻是開始。”沈良的表情依然嚴肅,“克虜伯集團不會輕易善罷甘休的。他們一定會派更厲害的技術專家來試探我們的底線。”
總工程師李明德皺起了眉頭:“那我們該怎麼辦?萬一他們真的撤走所有技術支持,我們的生產線可能會受到影響。”
“李總工,您多慮了。”沈良自信地笑了笑,“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擺脫對他們的技術依賴。今天修複連鑄機的時候,我已經摸清了他們整套係統的技術原理。給我一個月時間,我可以設計出性能更優秀的國產化替代方案。”
“真的?”王建國眼睛一亮,“如果我們能夠實現技術自主,不僅能夠擺脫外國人的製約,還能大大降低設備維護成本。”
“不僅如此。”沈良的眼中閃爍著遠大的理想,“如果我們的技術足夠先進,甚至可以反過來向國外出口我們的設備和技術。”
這個想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了。
在1980年的中國,能夠想象中國製造的工業設備出口到發達國家,簡直是天方夜譚。
“沈良,你的想法很好,但是路要一步步走。”王建國雖然被沈良的雄心壯誌所感染,但理智告訴他必須腳踏實地,“我們先把眼前的問題解決好。你說需要一個月時間設計替代方案,廠裡全力支持你。需要什麼人員和設備,儘管開口。”
“謝謝廠長。”沈良點了點頭,“我需要組建一個二十人的技術攻關小組,包括機械、電氣、自動化控製等各個專業的工程師。另外,還需要申請一筆專項研發資金。”
“沒問題。”王建國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明天我就給你批人員和資金。”
就在這時,廠辦公室主任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廠長,外麵來了幾個記者,說要采訪今天連鑄機故障搶修的事情。”
王建國愣了一下:“記者?消息怎麼傳得這麼快?”
沈良也感到有些意外。按理說,今天的事情應該還沒有傳播出去才對。
“是《人民日報》和《科技日報》的記者。”辦公室主任補充道,“他們說接到消息,首鋼出現了一位技術天才,僅用二十分鐘就解決了外國專家都束手無策的技術難題。”
王建國看向沈良:“你覺得怎麼辦?”
沈良思考了一下,然後堅定地說道:“見。既然要打一場技術戰爭,就不能怕宣傳。讓全國人民都知道,我們中國人有能力掌握最先進的工業技術。”
半小時後,會議室裡坐滿了記者。閃光燈頻頻亮起,攝像機對準了坐在主席台上的沈良。
《人民日報》的記者首先發問:“沈工程師,據了解您今天僅用二十分鐘就修複了德國專家都無法解決的設備故障,能談談您是怎麼做到的嗎?”
沈良從容地回答:“實際上,這並不是什麼神奇的事情。隻要認真學習技術原理,掌握科學的分析方法,任何技術難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我們中國工人的智慧絕不比外國人差,缺少的隻是機會和平台。”
《科技日報》的記者接著問道:“有消息稱,德國克虜伯集團的技術專家對您的技術水平非常震驚,甚至承認了他們在技術轉讓中的欺騙行為。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沈良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這個問題涉及到我們國家的技術主權。長期以來,一些西方公司利用技術壟斷地位,向我們推銷過時的技術,收取高昂的費用,同時在合同中設置各種限製條款。這種做法不僅損害了我們的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阻礙了我們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
“那麼您認為我們應該怎麼辦?”記者追問道。
“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沈良的聲音擲地有聲,“我們不能永遠依賴彆人的技術施舍。隻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相信,隻要給我們足夠的時間和支持,中國製造一定能夠走向世界前列。”
記者們被沈良的話深深震撼了。在這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年代,能夠如此清晰地認識到技術自主的重要性,並且具備實現這一目標的能力,實在是難能可貴。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