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也有些意外,但很快就冷靜下來。
他知道,這隻是開始。未來還有更大的舞台等著他。
“謝謝省裡的支持,”沈良說道,“我們一定不辜負領導的期望,繼續搞好技術創新工作。”
“好!就要有這種精神!”張明華高興地拍了拍沈良的肩膀,“小沈,你有什麼困難,可以直接向省裡反映。我們全力支持技術創新!”
李專家看著這一幕,心中五味雜陳。他原本以為可以輕鬆地否定這個項目,沒想到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現在省領導都這麼重視,他的那些話顯得多麼幼稚和狹隘。參觀結束後,張明華單獨把沈良叫到了一邊。
“小沈,我有個想法想跟你商量一下。”張明華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省裡正在籌建一個重工技術研究中心,需要一批有真才實學的技術骨乾。你有沒有興趣?”
沈良心中一動。他知道,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在鋼鐵廠雖然能搞一些小打小鬨的改進,但要想真正施展拳腳,還需要更大的平台。
“張廳長,能詳細介紹一下嗎?”沈良問道。
“這個研究中心直接隸屬於省政府,主要負責重大技術攻關項目。國家現在正在搞四個現代化,重工業是重中之重。但我們在很多關鍵技術上還受製於人,必須要有自己的突破。”
張明華說著,從公文包裡拿出一份文件:“你看看,這是我們目前急需攻克的幾個項目清單。”
沈良接過文件,快速瀏覽起來。上麵列出的項目包括:大型軋鋼設備、重型機床、石化裝備、電力設備等等。這些正是他前世最熟悉的領域!
“怎麼樣?有把握嗎?”張明華試探性地問道。
“說沒有把握是假的,”沈良收起文件,認真地說道,“但我需要合適的團隊和足夠的資源支持。”
“這個你放心,省裡會全力配合。人員方麵,你可以自己挑選。資金方麵,初期投入五百萬,如果項目進展順利,還會追加投資。”
五百萬!這在1980年簡直是天文數字。沈良心中激動,但表麵上依然保持冷靜:“張廳長,我需要考慮一下。”
“當然可以。不過我希望你儘快給我答複,國家等不起啊。”張明華語重心長地說道。
就在這時,李專家悄悄走了過來。剛才被省領導批評後,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挽回麵子。現在聽到兩人的對話,心中頓時生出了嫉妒之火。
“張廳長,”李專家插話道,“我覺得這個決定是不是太草率了?沈工程師雖然在煉鋼技術上有些改進,但重工技術研究中心涉及的範圍更廣,需要的是全麵的技術實力。”
張明華皺了皺眉:“李專家,你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李專家壓低聲音說道,“像這樣重要的崗位,是不是應該考慮更有資曆的人選?比如從大學或者科研院所調人?”
沈良冷笑一聲:“李專家,您剛才不是說我的技術是"土辦法",上不了台麵嗎?現在怎麼又擔心我資曆不夠了?”
李專家臉色一紅,但依然不肯認輸:“我是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技術創新不是兒戲,需要紮實的理論基礎。”
“理論基礎?”沈良的語氣變得犀利起來,“李專家,您能不能告訴我,按照傳統理論,鋼水在結晶器中的冷卻速度應該如何控製?溫度梯度的最優化參數是多少?”
李專家愣住了。這些具體的技術參數,他還真答不上來。
“還有,”沈良繼續追問,“您剛才說我的改造是瞎搞,那您能不能解釋一下,為什麼改造後的設備能夠提高30的生產效率?這個效率提升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我……我……”李專家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張明華看出了端倪,臉色變得嚴肅:“李專家,我看你對實際技術問題確實不太了解。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實踐出真知。小沈能用實際成果說話,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李專家徹底被打臉了,但他心中不服,決定最後搏一把:“張廳長,我建議還是先讓沈工程師接受一下專業評估,看看他的理論水平是否符合要求。”
“評估?”沈良笑了,“李專家,您想怎麼評估?”
“比如說,讓省裡的幾位資深專家出幾道技術難題,看看你能不能解答。”李專家眼中閃過一絲狡黠。
沈良明白了,這是想在專業知識上為難自己。不過,憑借前世幾十年的技術積累,他還真不怕這種挑戰。
“好啊,我接受評估。”沈良爽快地答應了,“不過我也有個條件。”
“什麼條件?”張明華問道。
“如果我通過了評估,李專家是不是應該向我道歉?承認自己對技術創新的理解有偏差?”沈良直視著李專家。
李專家臉色鐵青,但騎虎難下,隻能硬著頭皮說道:“如果你真的通過了嚴格的專業評估,我當然會承認錯誤。”
“一言為定!”沈良伸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