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劉鐵軍插話道:“沈工程師,你說的這種配方可靠嗎?”
“當然可靠。”沈良自信地說道,“不過需要精確控製冶煉工藝,這正是我的強項。”
張德貴看了看周圍的同事們,發現大家都投來期待的目光。雖然心裡不太服氣,但為了項目的進展,他還是點了點頭:“好吧,那就試試你的方法。不過醜話說在前頭,如果失敗了,責任你來承擔。”
“沒問題。”沈良痛快地答應了。
接下來的幾天裡,沈良開始著手改進裝填係統的設計。他首先繪製了詳細的技術圖紙,然後指導工人們按照新的配方冶煉合金材料。
李明華在一旁認真學習,不時地提出問題。沈良也很耐心地為他解答,兩人的配合越來越默契。
“沈哥,你的這個配方真的很神奇。”李明華看著爐子裡閃閃發光的合金液體,“添加了這些微量元素後,合金的性能提升了這麼多。”
“這隻是基礎。”沈良說道,“關鍵在於冷卻過程的溫度控製,每一度的差異都會影響最終的性能。”
張德貴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對沈良的專業水平已經有了新的認識。這個年輕人確實有兩把刷子,不僅理論紮實,實踐經驗也很豐富。
一周後,新的齒輪製造完成。安裝到裝填係統後,他們開始進行測試。
“各單位注意,準備測試!”張德貴通過對講機下達指令。
沈良站在控製台前,心情有些緊張。雖然他對自己的設計很有信心,但畢竟這是關係到項目成敗的關鍵測試。
“開始!”隨著張德貴的一聲令下,裝填係統開始運轉。
機械臂精確地抓取炮彈,送入炮膛,整個過程行雲流水,沒有絲毫卡頓。
“13秒!”計時員大聲報告。
實驗室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所有人都興奮地圍了上來,連張德貴也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沈工程師,這次真是多虧了你。”劉鐵軍拍著沈良的肩膀說道,“你為我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張德貴走到沈良麵前,主動伸出了手:“沈工程師,是我小看你了。剛才的表現讓我刮目相看。”
沈良握住張德貴的手:“張工過獎了,這都是團隊合作的結果。”
“謙虛!”張德貴哈哈大笑,“不過我有個問題,你這個合金配方是從哪裡學來的?我查遍了國內外的資料,都沒有找到類似的記錄。”
沈良心中一緊,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他總不能說這是從未來學來的吧。
“這是我在鋼鐵廠工作時的一些嘗試和摸索。”沈良隨口說道,“可能是運氣比較好。”
張德貴點了點頭,雖然還有些疑惑,但也沒有繼續追問。
就在這時,劉鐵軍接到了一個電話。他聽了幾句後,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怎麼了?”張德貴問道。
“上級有新的任務。”劉鐵軍放下電話,“要求我們在三個月內拿出一套完整的大口徑榴彈炮係統,包括火炮本體、自動裝填係統和火控係統。”
“三個月?”張德貴倒吸一口冷氣,“這個時間太緊了,光是火炮本體的設計就需要兩個月。”
“沒辦法,這是死命令。”劉鐵軍無奈地說道,“邊境形勢緊張,急需這種武器裝備。”
沈良聽到這個消息,心中湧起一陣熱血。這正是他發揮作用的時候。
“劉所長,我有個建議。”沈良說道,“我們可以采用模塊化設計的思路,將火炮係統拆分成幾個獨立的模塊,然後並行開發。”
“模塊化設計?”張德貴眼睛一亮,“這個想法不錯,但是各模塊之間的接口標準怎麼確定?”
“這個交給我來處理。”沈良自信地說道,“我可以先製定一套完整的接口標準,然後各個小組按照標準進行設計。”
劉鐵軍考慮了一下,點頭同意:“好,就按沈工程師的建議辦。張工,你負責組織人員,沈工程師負責技術統籌。”
接下來的日子裡,整個研究所都進入了緊張的工作狀態。沈良更是忙得不可開交,白天指導各個小組的設計工作,晚上還要整理技術資料和繪製圖紙。
李明華成了沈良最得力的助手,兩人經常工作到深夜。
“沈哥,你怎麼什麼都會?”李明華一邊整理圖紙一邊感歎道,“火炮設計、材料工程、自動控製,你好像沒有不懂的領域。”
沈良苦笑一聲:“學得雜一些,用的時候就方便了。”
他當然不能說自己是從未來穿越回來的,對這些技術發展的脈絡了如指掌。
兩個月後,各個模塊的設計基本完成。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卻出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負責自動裝填係統的第三小組組長王海濤急匆匆地跑進了沈良的辦公室,臉上滿是焦急的神色。
“沈工程師,出大事了!”王海濤氣喘籲籲地說道,“我們的自動裝填機構在測試時出現了嚴重故障。”
沈良立即放下手中的圖紙:“具體什麼情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裝填臂在高速運轉時發生斷裂,整個機構都卡死了。”王海濤擦著額頭的汗水,“我們檢查了好幾遍,發現是材料強度不夠,承受不了反複的衝擊載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