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部長連忙讓秘書去拿來了檢測報告。
周院士接過報告,仔細查看起來。
看完報告後,周院士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這個數據…確實不錯。抗拉強度、韌性、耐腐蝕性都有明顯提升。”
聽到周院士的肯定,在場的人都鬆了一口氣。
但周院士話鋒一轉:“不過,僅僅這樣還遠遠不夠。如果要搞大型裝備,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普通的特種鋼,而是超高強度、超高韌性的特殊鋼材。”
沈良眼睛一亮:“周院士,您是想說航空級彆的鋼材?”
“對!”周院士拍了拍沈良的肩膀,“看來你確實懂行。我們現在急需的,就是能夠用於航空發動機葉片的高溫合金鋼。”
“這個確實是技術難點。”沈良點頭承認,“不過我有一些想法。”
周院士來了興趣:“說來聽聽。”
沈良組織了一下語言:“傳統的高溫合金主要是在鎳基礎上添加各種元素。但是我覺得,可以嘗試在鋼基礎上,通過精確控製晶粒結構,達到類似的效果。”
“鋼基高溫合金?”周院士眼前一亮,“這個思路倒是新穎。但是技術難度會很大。”
“確實很大。”沈良承認,“但如果成功了,成本會比鎳基合金低很多,而且原材料更容易獲得。”
周院士在會議室裡踱了幾步,然後突然停下來:“小沈,你有把握嗎?”
“說完全有把握是假的。”沈良誠實地回答,“但是我願意去試試。失敗了大不了重新來,但如果成功了,意義就很大了。”
“好!”周院士用力點頭,“就衝你這個勁頭,我支持你!”
王部長見狀也表態道:“既然周院士都支持,那我們部裡更要全力配合。”
劉建國見形勢不妙,連忙站出來說道:“可是,這種高難度的項目,萬一失敗了,損失會很大啊。”
“損失?”周院士冷哼一聲,“現在我們被西方卡脖子,買一台設備要花幾千萬美元,這叫什麼損失?如果我們自己能搞出來,節省的錢何止幾千萬!”
“可是風險…”劉建國還想說什麼。
“做任何事都有風險!”王部長打斷了他的話,“關鍵是要敢於承擔風險。如果什麼都怕風險,那我們永遠隻能跟在彆人屁股後麵跑!”
沈良看著爭論的幾人,心中暗自思量。
他知道,要真正說服所有人,光靠嘴說是不夠的,必須要拿出實實在在的成果來。
“各位領導,我有個提議。”沈良開口說道。
“你說。”王部長示意他繼續。
“我希望能夠先搞一個小規模的試驗。用三個月時間,試製一批樣品。如果效果好,我們再擴大規模。如果效果不好,我承擔全部責任。”
周院士聽了很讚賞:“這個提議很實際。先小試,再中試,最後工業化生產。這是搞科研的正確路子。”
“那就這麼定了。”王部長拍板決定,“給你三個月時間,我們看成果說話。”
劉建國還想反對,但看到王部長和周院士都同意了,隻好閉嘴不言。
“謝謝各位領導的信任。”沈良起身鞠躬,“我一定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那你現在需要什麼條件,儘管提。”王部長問道。
沈良沉思了一下:“首先,我需要一個獨立的實驗室,有完整的冶煉設備和檢測設備。”
“這個沒問題,我讓後勤部門配合你。”
“其次,我需要十個人的研發團隊,其中至少要有三個材料學博士。”
“人員的事情我來協調。”周院士主動說道,“我推薦幾個我的學生給你。”
“太好了,謝謝周院士。”沈良感激地說道。
“還有什麼要求?”王部長問。
“資金方麵,我需要五十萬的研發經費。”沈良報出了一個在1980年算是天文數字的金額。
會議室裡一片安靜。
五十萬在這個年代確實是筆巨款,很多工廠一年的利潤都沒有這麼多。
劉建國立刻跳出來反對:“五十萬?你這是獅子大開口!”
“劉主任,您覺得五十萬很多嗎?”沈良冷靜地反問,“西方一台設備就要幾千萬美元,折合人民幣幾個億。我們花五十萬搞研發,如果成功了,節省的何止是五十萬?”
王部長沉思了片刻,然後說道:“五十萬確實不少,但是如果真能搞出成果,這筆投資就值得。我批了!”
“王部長…”劉建國還想說什麼。
“就這麼定了!”王部長語氣堅決,“搞科研就是要舍得投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沈良心中一陣激動。有了資金、人員和設備,他就能真正開始大展拳腳了。
“那我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沈良迫不及待地問道。
“明天就可以開始籌備。”王部長回答,“實驗室的事情我讓人馬上安排,人員的事情周院士負責,資金明天就能到位。”
“太好了!”沈良興奮地握拳。
周院士這時候走到沈良麵前:“小沈,有句話我要提醒你。搞科研是個苦差事,要有心理準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明白,周院士。”沈良點頭回應,“我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
“那就好。”周院士欣慰地拍了拍沈良的肩膀,“我相信你能成功。”
就在這時,會議室的門又被推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