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副廳長環視了一圈會議室,目光在沈良身上停留了片刻。“聽說2號爐的修複工作進展得不錯?負責的技術員在哪裡?”
“就是他,沈良同誌。”劉建國指了指沈良。
沈良站起身來,恭敬地說:“張副廳長好,我就是沈良。”
“年輕人,不錯。”張副廳長點點頭,“先彙報一下2號爐的情況吧。”
沈良深吸一口氣,開始彙報2號爐的修複過程和技術改進。他的表述條理清晰,數據詳實,讓在座的領導都頻頻點頭。
“很好,”張副廳長滿意地說,“看來我們的年輕技術員確實有兩把刷子。還有其他什麼要彙報的嗎?”
關鍵時刻到了。沈良感覺到王德昌正用挑釁的眼神看著他,仿佛在等著看他出洋相。
“張副廳長,我還有一個關於連鑄技術的設想,想向您彙報。”沈良鼓起勇氣說道。
會議室裡頓時安靜下來。王德昌的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連鑄技術?”張副廳長眉毛一挑,“這可是個高難度的技術。國外研究了幾十年才有所突破,我們國家在這方麵還比較落後。你一個年輕人,有什麼想法?”
沈良能從張副廳長的語氣中聽出一絲質疑,但並沒有完全的否定。這讓他心中燃起了希望。
“張副廳長,我知道這聽起來有些狂妄,但我確實有一些想法。”沈良走到前麵,開始在黑板上畫起了工藝流程圖,“傳統的鋼鐵生產需要先鑄成鋼錠,再軋製成型。這個過程不僅耗能高,而且鋼材的質量也難以保證。”
他邊說邊畫,動作流暢而自信:“如果我們能夠實現連續鑄造,讓鋼水直接凝固成坯料,就能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時保證產品質量。”
王德昌終於忍不住了:“沈良,你說得輕巧!連鑄技術的核心是結晶器的設計和溫度控製,這些技術參數國外都嚴格保密。你憑什麼覺得自己能搞出來?”
“王工說得對,”沈良轉過身來,眼神堅定,“國外確實對核心技術嚴格保密。但是,技術的本質是相通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自主研發,走出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路。”
他拿出準備好的材料,遞給張副廳長:“這裡是我設計的簡易連鑄設備方案。雖然不如國外的先進設備那麼精密,但完全可以用來驗證工藝的可行性。”
張副廳長接過材料,認真地翻看起來。沈良的設計雖然簡陋,但思路清晰,技術路線合理,更重要的是,成本控製得很好。
“有意思,”張副廳長抬起頭來,“你這個方案如果成功,確實能夠為我們國家的鋼鐵工業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但是,風險也很大。如果失敗了呢?”
“失敗了也值得!”沈良的聲音鏗鏘有力,“張副廳長,我們不能永遠依賴國外的技術。今天不敢嘗試,明天就永遠落後。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冶金曆史,難道連個連鑄技術都搞不出來嗎?”
王德昌臉色越來越難看。他沒想到沈良居然能說得這麼有道理,而且張副廳長似乎真的被打動了。
“再說,”沈良繼續說道,“我們這個方案投入不大,即使失敗了,損失也在可控範圍內。但如果成功了,我們就能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為國家節省大量外彙!”
張副廳長沉思了片刻,然後說:“小沈,你的想法很大膽,也很有價值。但是連鑄技術確實複雜,僅憑熱情是不夠的。你能保證技術方案的可行性嗎?”
“我可以!”沈良毫不猶豫地回答,“給我三個月時間,我一定能拿出可行的試驗結果!”
“三個月?”王德昌忍不住冷笑,“小沈,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國外的專家研究了幾十年,你三個月就能搞出來?”
“王工,您太小看我們中國人的智慧了。”沈良轉向王德昌,語氣平靜但堅定,“您老是拿國外的幾十年說事,但您忘了,國外的技術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走過的彎路,我們完全可以避免。而且,我們有後發優勢,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副廳長看著這個年輕人,心中湧起一股久違的激動。這種不服輸的精神,正是我們國家工業發展所需要的。
“好!”張副廳長拍了拍桌子,“小沈,我被你的精神打動了。省裡決定支持你們的試驗!但是有個條件——如果三個月內沒有實質性進展,這個項目就要停止。”
會議室裡一片寂靜,所有人都被這個決定震住了。王德昌的臉色變得煞白,他怎麼也沒想到,張副廳長竟然真的被這個毛頭小子給說服了。
“謝謝張副廳長的信任!”沈良激動地說,“我保證不辜負您的期望!”
劉建國也興奮起來:“張副廳長,省裡會給我們什麼支持呢?”
“資金方麵,省裡先撥款2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人員方麵,可以從其他廠調幾個有經驗的技術員過來協助。另外,如果需要特殊材料或設備,省裡也會想辦法解決。”
二十萬元!在1980年,這可是一筆巨款。王德昌更是氣得直哆嗦,他知道這下子完了,沈良真的要翻天了。
散會後,沈良被眾人圍住了,大家都想了解他的技術方案。
隻有王德昌陰沉著臉離開了會議室。
“沈良,你小子可以啊!”李強興奮地拍著沈良的肩膀,“居然真的說服了省領導!”
“這隻是開始,”沈良看著窗外的天空,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真正的挑戰現在才開始呢。”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