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雪看著沈良眼中那股不容置疑的堅定,心中既感動又擔憂。
她輕咬著嘴唇,猶豫了片刻才說道:“沈工,我相信您的技術能力,但是......王師傅他們在廠裡根深蒂固,萬一他們從中作梗怎麼辦?”
沈良將圖紙整齊地疊好,眉頭微微皺起。
他當然知道林小雪的擔憂不無道理。在這個年代,老資格的技術員往往在廠裡有著巨大的話語權,他們的反對聲音足以影響領導層的決策。
“小雪,你說得對,”沈良沉思了一會兒,“光有技術方案還不夠,我們還需要更有力的支持。”
正在這時,辦公室的門被輕輕推開了。進來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子,身材高大,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正是鋼鐵廠的總工程師張明華。
“沈工,聽說你在搞什麼連鑄機的研究?”張明華的聲音聽不出喜怒,但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
沈良連忙站起身來:“張總工,您來得正好。我正想找機會向您彙報這個項目。”
張明華走到桌邊,目光落在那堆圖紙上:“王德昌剛才氣衝衝地從這裡出去,看樣子你們談得不太愉快啊。”
“張總工,王師傅他......”林小雪想要解釋,卻被沈良輕輕阻止了。
“張總工,王師傅的擔憂我能理解,”沈良直視著張明華的眼睛,“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害怕失敗就放棄進步。我想請您看看這個方案,如果您覺得可行,我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張明華拿起最上麵的那張設計圖,仔細端詳起來。作為廠裡的總工程師,他的技術水平自然不容置疑。隨著他的目光在圖紙上移動,臉上的表情也在悄然變化著。
“這個冷卻係統的設計......”張明華皺著眉頭,手指在圖紙上劃著線條,“很巧妙,用循環水冷卻代替自然冷卻,不僅效率更高,還能精確控製溫度。”
沈良心中一喜,張明華能看出這個設計的精妙之處,說明他的技術眼光確實不凡。
“還有這個連續澆鑄的機械結構,”張明華繼續分析著,“用這種方式可以保證鋼水的連續流動,避免傳統鑄造中的溫度損失......沈工,這個方案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是的,張總工。”沈良坦然回答,“我研究了很長時間,參考了一些國外的技術資料,結合我們廠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
張明華放下圖紙,深深地看了沈良一眼:“沈工,說實話,這個方案的技術含量確實很高。但是王德昌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這種全新的設備一旦出問題,後果會很嚴重。”
沈良心中一沉,難道連張明華也要反對嗎?
“不過,”張明華話鋒一轉,“我認為這個方案值得嘗試。我們國家的工業基礎薄弱,如果不敢創新,永遠隻能跟在彆人後麵吃土。”
林小雪激動地握緊了拳頭,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張總工,您的意思是......”沈良試探性地問道。
“我的意思是,這個項目我支持,”張明華正色道,“但是有幾個條件。第一,必須做好充分的安全預案;第二,要先製作一個縮小版的模型進行測試;第三,如果測試成功,正式投產時必須邀請市裡的技術專家來驗收。”
沈良毫不猶豫地點頭:“張總工,這些條件我都接受。您放心,我一定會把每個細節都考慮周全。”
“那好,”張明華拍了拍沈良的肩膀,“我明天就和廠長彙報這個項目,爭取儘快立項。不過沈工,你也要做好心理準備,阻力肯定不小。”
沈良深吸了一口氣:“張總工,我已經做好了所有準備。為了我們廠的技術進步,為了我們國家的工業發展,再大的困難我也不怕。”
張明華欣慰地笑了:“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小雪,你跟著沈工好好乾,這個項目如果成功了,對你的技術成長也大有好處。”
林小雪激動地點頭:“是,張總工!”
張明華離開後,辦公室裡重新安靜下來。林小雪興奮地看著沈良:“沈工,太好了!有張總工的支持,我們的項目就有希望了!”
沈良卻顯得相對冷靜:“小雪,這隻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麵。王德昌他們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
果然,第二天上午,廠裡就傳開了關於連鑄機項目的各種議論。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更多的人是持觀望態度。
“聽說沈良那小子要搞什麼高科技,還說成本隻有進口設備的三分之一,吹牛也不怕風大。”老鉗工李師傅撇著嘴說道。
“就是,年輕人就是心高氣傲,以為看了幾本書就能改天換地。”另一個老師傅附和道。
但也有年輕的工人表示支持:“我覺得沈工挺厲害的,之前改造煉鋼爐的時候,效果不是很明顯嗎?”
“那能一樣嗎?改造煉鋼爐是小打小鬨,這連鑄機可是大工程,搞砸了整個廠都要受影響。”
議論聲此起彼伏,整個鋼鐵廠都因為這個項目而變得躁動不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技術科的辦公室裡,沈良正在和林小雪討論模型製作的細節。突然,門被粗暴地推開了,王德昌黑著臉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幾個老技術員。
“沈良,”王德昌的聲音冰冷,“我聽說張總工已經同意你的項目立項了?”
沈良抬起頭,神色平靜:“是的,王師傅。有什麼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