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把卡尺放下,搖搖頭:“我乾了三十年機加工,從沒見過這麼苛刻的精度要求。”
“張師傅,相信我。”沈良走到他身邊,指著圖紙上的關鍵部位,“這個結晶器的冷卻水道,哪怕偏差一毫米,整個連鑄過程都會出問題。”
張建國盯著沈良看了幾秒,最終點點頭:“行,我聽你的。”
他重新調整機床參數,手上的動作愈發謹慎。
沈良心裡暗自鬆了口氣。這些老師傅的技術功底確實紮實,隻要說服了他們,執行力絕對沒問題。
另一邊,李明華正在加工連鑄機的牽引輥。這是整個係統的核心部件之一,需要極高的表麵光潔度。
“小李,進展怎麼樣?”沈良走過去問道。
“還算順利,就是這個表麵處理有點棘手。”李明華停下機床,用手電筒照著工件表麵,“按照圖紙要求,表麵粗糙度要達到ra1.6,我們現在的設備能力有限。”
沈良仔細檢查了一下工件。表麵確實不夠光滑,但已經比預期的要好了。
“先這樣,回頭我們用砂紙手工打磨。”
“手工打磨?”李明華有些驚訝。
“沒錯,雖然原始,但效果不會差。”沈良拍拍他的肩膀,“咱們現在缺的是設備,不是技術。”
就在這時,陳誌華從電氣控製台那邊急匆匆走過來。
“沈組長,出問題了!”
沈良心頭一緊:“什麼問題?”
“電機功率不夠。”陳誌華拿著計算紙,滿臉焦急,“按照設計參數,牽引係統需要15千瓦的電機,但我們現在隻有10千瓦的。”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牽引力不足,鋼坯就拉不動,整個連鑄過程就會失敗。
沈良快速思考著解決方案。在後世,這種問題很容易解決,換個大功率電機就行了。但在1980年,想找到合適的電機談何容易。
“能不能用兩台10千瓦的電機並聯?”他試探性地問道。
陳誌華搖頭:“技術上可行,但控製係統會變得複雜很多。而且同步問題也不好解決。”
沈良陷入沉思。時間緊迫,重新采購電機肯定來不及了。
“等等。”他忽然想到一個辦法,“我們能不能降低牽引速度?”
“降低速度?”陳誌華愣了一下。
“對,把牽引速度從每分鐘0.8米降到0.6米。這樣所需的功率就能降下來。”
陳誌華在紙上快速計算了一下:“理論上可行,但這樣會影響生產效率。”
“先保證能運行起來,效率問題以後再優化。”沈良當機立斷。
陳誌華點點頭,立刻回去修改控製程序。
這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了,大家連午飯都沒顧上吃。
王德富跑過來彙報:“沈組長,結晶器的水冷係統安裝好了,您去看看?”
沈良跟著王德富來到連鑄機主體旁邊。一個巨大的鋼鐵框架已經初具雛形,各種管道、閥門錯綜複雜地布置在上麵。
“這個冷卻水的流量控製怎麼樣?”
“我按照圖紙要求,每個冷卻回路都裝了流量計。”王德富指著幾個儀表,“但是壓力有點不夠,可能需要加個增壓泵。”
又是一個新問題。沈良感覺頭都大了。
搞工程就是這樣,一個問題解決了,馬上又冒出新問題。尤其是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更是處處掣肘。
“增壓泵有現成的嗎?”
“庫房裡有一台舊的,但不知道還能不能用。”
“先拿過來試試。”
王德富立刻安排人去庫房搬設備。
沈良環視整個車間,所有人都在埋頭苦乾。儘管困難重重,但每個人臉上都寫著堅定。
這種氛圍讓他想起了後世那些創業公司,同樣的激情,同樣的拚勁。
隻不過,他們現在要攻克的,是整個國家工業體係的短板。
“沈組長!”李明華的聲音從遠處傳來,“牽引輥加工完成了!”
沈良趕緊走過去查看。
李明華手裡捧著一根精致的鋼輥,表麵光滑如鏡,尺寸精度完全符合要求。
“怎麼這麼快?”
李明華咧嘴一笑:“我找了幾個師傅幫忙,大家輪流上陣,不停機作業。”
沈良接過鋼輥,仔細檢查了一遍。無論是尺寸精度還是表麵質量,都堪稱完美。
“乾得漂亮!”他由衷地誇讚道。
這時候,張建國也完成了結晶器的加工。這個看起來簡單的銅製容器,實際上是整個連鑄係統技術含量最高的部件。
沈良拿著遊標卡尺,逐一測量每個關鍵尺寸。
壁厚:8.2毫米,誤差0.1毫米。
內腔尺寸:150x150毫米,誤差不超過0.05毫米。
冷卻水道:直徑8毫米,分布均勻。
所有參數都在公差範圍內!
“張師傅,您這手藝真是絕了!”沈良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張建國擦了擦汗,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這是我這輩子加工過精度要求最高的工件,也算是長見識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就在這時,陳誌華從控製台那邊大喊:“電氣係統調試完成!可以通電試驗了!”
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工作,圍了過來。
沈良走到控製台前,看著密密麻麻的按鈕和指示燈,心跳不禁加快了幾分。
這一刻即將見證曆史——中國第一台自主研發的連鑄機驗證樣機即將啟動。
“大家做好準備,我要開始通電了。”沈良的聲音有些顫抖。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車間裡安靜得能聽到針落地的聲音。
沈良伸出手,按下了主電源開關。電源開關合上的瞬間,控製台上的指示燈一盞盞亮起。
綠色、紅色、黃色,各種顏色的光點閃爍著,像是夜空中的繁星。
沈良緊緊盯著電流表,指針緩緩上升,最終穩定在額定值附近。
“電氣係統正常!”陳誌華興奮地喊道。
車間裡爆發出一陣掌聲。但沈良沒有放鬆,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