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走到那台銑床前,仔細觀察著它的結構:“這台設備的機械部分還算完好,主要問題就是數控係統燒壞了。”
他指著控製櫃裡一堆燒焦的電路板:“既然數控係統修不好,那我們就換個思路。”
“什麼思路?”張副廠長也被勾起了好奇心。
沈良從工具箱裡掏出一張圖紙,開始在上麵畫起來:“我們可以把它改成手動控製,加裝機械傳動裝置。雖然精度會稍微降低一些,但至少能正常使用。”
他畫得很快,幾分鐘就完成了一張詳細的改裝圖紙。
李建國接過圖紙,越看越驚訝。
這個設計思路確實可行,而且相當巧妙。通過增加幾個傳動輪和控製手柄,就能實現基本的操作功能。
“這個方案...可行性很高啊。”李建國忍不住讚歎。
王誌勇湊過來看了看圖紙,臉色更加難看了。
這個年輕人的想法確實很有創意,而且從技術角度來說完全可以實現。
“問題是,我們沒有這些傳動部件啊。”有工人提出了疑問。
沈良胸有成竹地說:“這個簡單,我們可以自己加工。李主任,車間裡應該有車床吧?”
“有是有,但是...”李建國有些猶豫。
自己加工傳動部件可不是小事,萬一尺寸有偏差,整個改裝就會失敗。
沈良看出了他的擔心:“放心,我來負責加工。保證誤差不超過0.01毫米。”
0.01毫米?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氣。
這個精度要求已經接近極限了,就算是最熟練的老師傅也不敢輕易保證。
王誌勇心中冷笑。
這小子終於吹牛吹過頭了。0.01毫米的精度,除非用最先進的數控設備,否則根本不可能達到。
而車間裡的那台老式車床,能保證0.1毫米的精度就算不錯了。
“小沈,你確定能達到這個精度?”張副廠長嚴肅地問道。
沈良點點頭:“當然,不過我需要一些輔助工具。”
他從袋子裡又掏出幾樣東西:遊標卡尺、千分尺,還有一個小型的測量儀。
這些工具雖然看起來有些老舊,但都是高精度的進口貨。
李建國拿起那個千分尺看了看,發現精度竟然能達到0.001毫米。
“這些工具...”李建國震驚了。
就這幾樣工具,在市麵上至少值幾千塊錢。這個年輕人到底什麼來頭?
沈良沒有解釋,直接走向車床開始準備工作。
他先仔細檢查了車床的狀況,然後開始調整各種參數。
每一個動作都精確到位,就像是在進行某種神聖的儀式。
圍觀的工人們都屏住了呼吸。
他們從來沒見過有人能把操作車床變得如此優雅。
沈良開始加工第一個傳動輪。
刀具在他的控製下遊刃有餘,每一刀都恰到好處。金屬屑像銀色的絲帶一樣飄灑而下,發出清脆的響聲。
半個小時後,第一個傳動輪加工完成。
沈良用千分尺仔細測量,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誤差0.008毫米,合格。”
什麼?真的做到了!
在場的人都驚呆了。
用這台老式車床居然能達到如此高的精度,簡直不可思議。
王誌勇的臉色徹底垮了下來。
他終於明白,自己遇到的不是普通的技術員,而是真正的高手。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沈良如法炮製,一連加工了十幾個精密部件。
每一個部件的精度都達到了設計要求。
圍觀的工人們從震驚變成了敬佩,再從敬佩變成了崇拜。
“這簡直就是神仙下凡啊!”
“我乾了二十年鉗工,從來沒見過這麼厲害的!”
“這小夥子到底師從何處?”
議論聲此起彼伏,沈良卻充耳不聞,專心致誌地進行著改裝工作。
當最後一個部件安裝到位時,已經是下午六點了。
“好了,可以試機了。”沈良擦了擦手上的油汙,按下了啟動按鈕。
機器發出平穩的運轉聲,各個傳動部件協調運行。
沈良操作著新加裝的手柄,銑床的工作台開始精確移動。
“成功了!”李建國激動得跳了起來。
這台報廢多年的銑床,居然真的重新煥發了生機!張副廠長激動地握住沈良的手:“小沈,你這技術真是絕了!這台銑床起碼能為廠裡節省三萬塊錢的設備采購費用。”
沈良淡淡一笑:“舉手之勞而已。”
王誌勇在一旁看得臉色鐵青。他原本打算看沈良出醜,沒想到反而讓這小子風頭出儘。
“不就是修個機器嘛,有什麼了不起。”王誌勇嘟囔著,聲音卻小得隻有自己能聽見。
李建國拍拍沈良的肩膀:“小沈,你這手藝是跟誰學的?我乾了三十年,從沒見過有人能把老式車床用得這麼精。”
“自學成才。”沈良收拾著工具,“主要是理論基礎紮實一些。”
理論基礎?圍觀的工人們麵麵相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誰都知道,搞機械加工靠的是經驗和手感,理論知識管什麼用?
可眼前的事實卻讓他們不得不信。
“小沈,你對數控機床了解嗎?”張副廠長突然問道。
沈良手上的動作停了停:“略懂一二。”
“那太好了!”張副廠長眼前一亮,“下個月省裡要組織一個技術交流會,專門討論數控設備的引進。你跟我一起去吧。”
王誌勇心裡咯噔一下。
技術交流會意味著什麼,他再清楚不過。那是接觸高層領導、展示技術水平的絕佳機會。
“張廠長,我覺得還是讓老王去比較合適。”王誌勇強擠出笑容,“他在車間乾了這麼多年,經驗豐富。”
張副廠長擺擺手:“就定小沈了。這次交流會主要討論的是先進製造技術,需要理論功底深厚的人才。”
沈良點頭答應:“沒問題,我會做好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