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是陳建軍的乾部履曆表,上麵清楚地寫著:陳建軍,男,四十二歲,現任國家重工業部重大裝備辦公室處長。
第二份是一個紅頭文件的複印件,標題是《關於啟動大型裝備自主研發項目的批複》。
文件內容涉及多項重大裝備的研發計劃,包括大型挖掘機、重型機床、發電設備等。
最關鍵的是,文件的落款是國務院辦公廳。
這絕對不是造假能做出來的。
沈良心裡的疑慮徹底消除了。
“項目確實存在,而且意義重大。”陳建軍看到沈良的表情變化,知道他已經相信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急需有實際經驗的技術人才。”
“我隻是一個普通的技術員...”
“普通?”陳建軍打斷了他的話,“能設計出那種連鑄機改進方案的人,絕不普通。”
沈良心裡一跳。
看來陳建軍對他的了解比想象中更深入。
“我們調研了全國幾十家鋼鐵企業,真正有創新能力的技術人員屈指可數。”陳建軍繼續說道,“而你,不僅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有獨特的創新思維。這正是我們急需的。”
聽到這番話,沈良內心湧起一陣激動。
這不正是他穿越回來想要做的事嗎?
參與國家重大裝備的研發,用未來的技術知識推動中國工業的發展!
“具體需要我做什麼?”沈良問道。
陳建軍在會議桌上攤開一份圖紙。
“這是我們目前正在攻關的一個項目——大型露天礦用挖掘機。”
沈良湊過去仔細查看。
圖紙上畫的是一台巨型挖掘機,看規格應該是鬥容量在幾十立方米的重型設備。
這種設備在八十年代的中國,確實還是空白。
“目前的進展如何?”沈良問道。
“遇到了很多技術難題。”陳建軍臉色凝重,“特彆是液壓係統和控製係統,我們的技術水平還達不到要求。”
沈良心裡暗自盤算。
大型挖掘機的技術他在未來見過不少,關鍵技術點也比較清楚。
如果能參與這個項目,確實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項目周期多長?”
“計劃兩年內完成樣機試製。”陳建軍看著他,“時間很緊,所以我們需要最優秀的人才。”
兩年!
這個時間節點讓沈良想起了什麼。
如果沒記錯,八三年左右,國外的幾家重工企業確實開始大舉進入中國市場。
如果能在那之前拿出自主研發的產品,確實意義重大。
“待遇方麵...”沈良試探著問。
“工程師級彆,月薪一百二十元,另有項目獎金。”陳建軍說道,“項目完成後,還可以考慮提拔為高級工程師。”
一百二十元!
這在八零年相當於普通工人三倍的工資。
而且還有項目獎金和晉升機會。
從物質條件來說,確實很有誘惑力。
但沈良考慮的不僅僅是錢。
“我能不能提一個條件?”沈良說道。
“什麼條件?”
“我希望能保留鋼鐵廠的技術員身份,項目結束後可以選擇回來。”
陳建軍皺了皺眉:“為什麼?”
“我在這裡還有一些未完成的技術改進工作。”沈良解釋道,“而且我覺得基層經驗對搞技術研發很重要。”
這個要求確實有些特殊,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陳建軍思考了一下:“可以考慮。不過項目期間,你必須全身心投入,不能分心。”
“這個當然。”
“那好。”陳建軍伸出手,“歡迎加入我們的團隊!”
沈良與他握手,心情激動不已。
終於,他可以在更大的舞台上發揮作用了!
“什麼時候報到?”沈良問道。
“越快越好。你這邊的工作交接需要多長時間?”
“一個星期應該夠了。”
“那就下周一。”陳建軍遞給他一張名片,“這是北京的聯係地址。到時候直接過來就行。”
沈良接過名片,看到上麵印著:國家重工業部重大裝備辦公室。
這一刻,他感覺自己真正踏上了改變曆史的道路。
離開賓館時,沈良的腳步都變得輕快起來。
回到廠裡,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領導彙報情況,然後安排工作交接。
更重要的是,他要把這段時間積累的技術改進思路整理出來,留給後來的同事。
雖然要離開了,但他對這個給了他新生的地方,依然充滿感情。沈良快步走向廠辦公樓,心情五味雜陳。
一方麵是對未來項目的期待,另一方麵則是對即將離開這個地方的不舍。
推開辦公室的門,他看到廠長王建國正在批閱文件。
“王廠長。”沈良敲了敲門框。
“小沈!”王建國抬起頭,笑容滿麵,“聽說重工業部的人找你談話了?情況怎麼樣?”
“他們希望我參與一個大型挖掘機的研發項目。”沈良如實彙報,“我答應了。”
王建國的笑容凝固了一瞬間。
雖然早有預料,但真正聽到這個消息時,他心裡還是有些不是滋味。
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技術骨乾,就這樣要被調走了。
“什麼時候走?”王建國的聲音有些沉重。
“下周一報到。我想這幾天把手頭的工作整理好,交接給其他同事。”
王建國沉默了一會,最終還是拍了拍沈良的肩膀:“好樣的!能為國家重大項目效力,這是好事。”
“我跟對方提了個條件。”沈良說道,“保留廠裡的技術員身份,項目結束後可以回來。”
“哈哈!”王建國終於露出了真正的笑容,“看來你還是舍不得我們這個破廠啊!”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