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辦公室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陳建軍的聲音在走廊裡響起:“沈良在哪兒?趕緊過來!”
張強和沈良對視一眼,都聽出了語氣中的緊張。
“陳主任,我在這裡!”沈良應聲道。
陳建軍匆忙推門進來,臉色凝重:“出事了!剛才接到市裡電話,下午有省裡的技術專家組要來檢查項目進度。”
沈良皺起眉頭。這來得太突然了。
“什麼時候到?”
“兩點半!”陳建軍看了看表,“現在已經一點了,時間緊得很。”
張強在旁邊小聲嘀咕:“怎麼這麼急?平時不都是提前幾天通知的嗎?”
陳建軍擺擺手:“聽說是臨時決定的。省裡對我們這個項目很重視,想看看具體進展。”
沈良迅速收拾桌上的圖紙。這種檢查,最怕的就是沒有實質性成果展示。
“現在的挖掘機樣機狀態怎麼樣?”他問道。
“還是老毛病。”陳建軍歎了口氣,“液壓係統不穩定,昨天試運行的時候又出現了故障。”
這就麻煩了。空有理論設計,沒有實際演示,專家組肯定不會滿意。
張強忽然開口:“沈工,您剛才畫的那些改進方案,能不能臨時實施?”
陳建軍眼前一亮:“對啊!沈良,你有什麼辦法?”
沈良快速在腦中盤算。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要徹底解決液壓係統問題肯定不現實。
但是...
“可以試試應急處理。”他說道,“不過需要配合演示技巧。”
“什麼意思?”陳建軍不太明白。
沈良站起身:“走,先到現場看看設備狀況。”
三人匆匆走向車間。
巨大的挖掘機樣機靜靜停在那裡,黃色的車身在燈光下顯得格外醒目。
幾個工人正在檢修液壓管路,滿頭大汗。
“小李,故障具體在哪個位置?”沈良詢問正在操作的工人。
“主要是動臂提升時抖動厲害,而且速度不均勻。”小李擦了擦額頭的汗,“我們檢查了好幾遍,就是找不到根本原因。”
沈良圍著機器轉了一圈,仔細觀察液壓管路的走向。
果然和他預想的一樣,管路布局不合理導致壓力損失嚴重。
但現在重新鋪設管路顯然來不及。
“有沒有高壓軟管?”他問道。
“有,庫房裡還有一些備用的。”小李回答。
“去拿兩根過來,還有快速接頭。”
趁著工人去拿材料的空隙,沈良對陳建軍說:“我準備做一個臨時的壓力補償回路。”
“能管用嗎?”
“至少能讓動作看起來流暢一些。”沈良頓了頓,“關鍵是演示的時候要控製好操作幅度。”
張強在旁邊若有所思:“您是說,避開最容易出問題的動作組合?”
“聰明!”沈良讚許地點點頭,“專家組來檢查,主要看的是技術路線是否正確,不會要求極限性能測試。”
陳建軍恍然大悟:“那我們就重點展示平穩操作,避免大幅度動作。”
工人很快拿來了軟管和接頭。
沈良擼起袖子,開始動手改裝。
他的動作很快,顯然對液壓係統的結構了如指掌。
在原有的主回路上增加一條旁路,通過節流閥控製流量分配。
雖然隻是臨時措施,但確實能夠改善係統的穩定性。
“試試看。”二十分鐘後,沈良拍拍手站起來。
操作員坐進駕駛室,啟動發動機。
液壓泵開始工作,低沉的嗡嗡聲響起。
操縱杆輕輕推動,動臂開始緩緩上升。
“好多了!”小李興奮地喊道,“抖動明顯減輕了!”
陳建軍長出一口氣:“這下有救了。”
但沈良的表情依然嚴肅:“這隻是治標不治本。真正的問題還需要係統改進。”
他心裡很清楚,這種應急措施隻能應付檢查,長期使用肯定會出新問題。
張強看出了他的擔憂:“沈工,要不要把您的改進方案一起彙報給專家組?”
“可以考慮。”沈良點點頭,“但要講清楚現狀和改進計劃。”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車間裡的氣氛越來越緊張。
工人們在做最後的清潔工作,確保設備外觀整潔。
陳建軍反複練習彙報詞,生怕在專家麵前出錯。
沈良則在思考如何回答可能遇到的技術問題。
以他的水平,回答專家的提問不成問題。關鍵是要把握好分寸,既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實來曆,又要展現足夠的技術能力。
“報告!專家組的車到了!”門衛跑進車間通報。
所有人的神經瞬間繃緊。
“都彆緊張,按照計劃進行。”陳建軍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靜。
不久,一行六七個人走進車間。
為首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男子,戴著金絲眼鏡,神情嚴肅。
“這就是你們在研發的重型挖掘機?”他環顧四周,語氣中帶著質疑。
“是的,李總工。”陳建軍恭敬地回答,“這是我們的第一台樣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總工走到機器旁邊,仔細檢查各個部件。
其他專家也分散開來,從不同角度觀察設備。
“技術參數怎麼樣?”一個年輕的專家問道。
陳建軍趕緊介紹:“鬥容量6立方米,最大挖掘力180千牛,整機重量45噸...”
“液壓係統是自主設計的?”李總工打斷了他的話。
“是的,我們團隊獨立完成了液壓係統的設計。”
李總工的目光落在沈良身上:“你是負責液壓設計的?”
沈良點點頭:“參與了部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