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最關鍵的一關了。
能否進入核心項目組,就看明天的表現了。
“我會全力以赴。”
“那就好。”王處長起身,“今天先到這裡。小沈,回去好好準備,這個機會很難得。”
走出辦公室,沈良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
機會來得比預想的更快。
但同時,挑戰也更大。
畢竟現在的他隻是一個普通技術員的身份。
要在專家麵前展現出足夠的技術實力,而又不能暴露穿越者的秘密,這需要極其精巧的平衡。
回到技術科,沈良發現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顯然大家都知道他被叫去見領導了。
“怎麼樣?沒事吧?”劉建國關切地問。
沈良搖搖頭:“沒什麼,就是聊了聊技術問題。”
但他能感覺到,周圍的氛圍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原本那些質疑和敵視的眼神,現在多了一分忌憚。
顯然大家都意識到,這個年輕人不簡單。
能被廠長和省裡的處長單獨接見,絕對不是普通的技術交流。
陳建軍從遠處走來,臉色陰沉。
“小沈,聽說你要飛黃騰達了?”
語氣裡帶著明顯的酸味。
“陳師傅說笑了。”沈良淡淡回應,“我還是那個車間出來的技術員。”
“是嗎?”陳建軍冷哼一聲,“希望你彆忘了自己的根。”
說完轉身離去。
沈良心中冷笑。
這種人前世他見得太多了。
自己沒本事,就見不得彆人好。
等著吧,很快你們就會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實力差距。晚上回到宿舍,沈良坐在簡陋的木桌前,開始梳理明天考核的準備工作。
前世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
那些曾經讓無數專家絞儘腦汁的技術難題,在他腦海裡清晰得就像昨天才解決過一樣。
但問題是,他現在隻是個剛從車間調上來的技術員。
展現太多超前知識,反而會引起懷疑。
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度。
沈良拿出紙筆,開始列出可能遇到的考核內容。
機械設計、材料工程、工藝流程...這些基礎學科肯定跑不了。
關鍵是如何在回答中既顯示出紮實的理論基礎,又不暴露那些超越時代的見解。
他想起前世第一次參加類似考核時的緊張心情。
那時的他確實隻是個普通的技術骨乾,全靠真才實學一路闖關。
現在重來一次,反而要刻意收斂鋒芒。
真是諷刺。
正想著,宿舍門被推開了。
劉建國端著兩個搪瓷杯走進來。
“喝點水,彆太累著。”
熱騰騰的開水冒著白氣。
沈良接過杯子:“謝了,老劉。”
“明天的事,你有把握嗎?”劉建國在對麵坐下,壓低聲音問。
沈良抬頭看了看他。
這個樸實的老工人,眼中滿是真誠的關切。
“說不緊張是假的。”沈良苦笑道,“畢竟是省裡來的專家。”
“彆怕,你的本事我們都看在眼裡。”劉建國拍拍他的肩膀,“那個連鑄機的設計圖,連李總工都說好。”
“希望明天也能有好運氣。”
兩人聊了一會兒,劉建國起身離開。
夜深了,沈良繼續在昏黃的燈光下準備。
他知道這次考核的重要性。
一旦通過,就能進入那個改變中國工業命運的核心項目組。
而一旦失敗,可能就要等很久才有下一次機會。
時間等不起。
中國的工業發展等不起。
第二天上午九點,考核正式開始。
廠裡的大會議室被重新布置過,長桌後坐著五位專家。
沈良一眼就認出了中間那位老者。
錢維新,中科院院士,國內冶金領域的泰鬥級人物。
前世沈良曾經在學術會議上遠遠見過他一麵。
沒想到會在這種場合重逢。
“請坐。”錢院士和藹地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沈良在對麵坐下,雙手自然放在桌上。
心跳加速,但表麵保持平靜。
“我們今天主要想了解一下你的技術水平。”錢院士翻開文件夾,“聽說你最近設計了連鑄機的改進方案?”
“是的。”沈良點頭,“我發現現有設備存在一些效率問題,嘗試提出了改進思路。”
“能具體說說嗎?”
這就開始了。
沈良深吸一口氣,開始闡述自己的設計理念。
他刻意避開那些超前的技術細節,重點強調基礎原理和實用性改進。
五位專家聽得很認真,不時點頭或者記錄。
“你提到的冷卻水路設計很有意思。”左邊的中年專家說,“這個思路從哪裡來的?”
陷阱題來了。
沈良早有準備:“我在車間工作時觀察過設備運行情況,發現溫度分布不均勻是個普遍問題。就想著能不能通過改變水路走向來解決。”
“僅僅是觀察嗎?”
“還參考了一些蘇聯的技術資料。”沈良補充道,“雖然他們的設備先進,但也有改進空間。”
這個回答很巧妙。
既解釋了技術來源,又顯示出獨立思考能力。
專家們滿意地點點頭。
接下來是更詳細的技術問答。
沈良小心翼翼地控製著回答的深度,時而表現出年輕人的銳氣,時而暴露一些知識盲區。
演技必須到位。
一個小時後,理論考核結束。
“現在我們想看看你的實際動手能力。”錢院士起身,“請跟我們到實驗室。”
這才是真正的考驗。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