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林雪梅的建議很合理,在場的人都想看看這個模型到底能不能正常工作。
劉建國想了想,點頭同意:“這個建議不錯。小沈,你覺得怎麼樣?”
沈良深深吸了一口氣。
既然已經走到這一步,就沒有退路了。
“沒問題。”他的聲音很平靜,“模型就在我的宿舍裡,現在就可以搬過來演示。”沈良點了點頭,轉身走出會議室。
剛一出門,他就感受到了身後傳來的竊竊私語聲。有人在議論,有人在質疑,還有人在等著看好戲。
“這小子膽子夠大的,敢在這麼多領導麵前吹牛。”
“模型能工作是一回事,實際應用又是另一回事。”
沈良充耳不聞,快步走向宿舍樓。
十五分鐘後,他推著一輛平板車回來了。車上放著一個用帆布蓋著的物體,看起來有一米多長,半米多寬。
會議室的人都好奇地看著他。
沈良把平板車推到會議室中央,掀開帆布。
一台精密的金屬裝置出現在眾人麵前。
這就是他花了兩個多月時間製作的連鑄機模型。雖然體積不大,但每一個細節都按照實際設備的比例縮小製作。
結晶器、拉坯機、冷卻係統、電控裝置,一應俱全。
張明華走近仔細觀察。
模型的做工讓他吃了一驚。
焊縫平整,接口嚴密,各個部件的配合非常精確。這絕不是隨便敲敲打打就能做出來的東西。
“這個模型是你自己做的?”王副主任問道。
“是的。”沈良開始連接電源線,“材料都是從廢料堆裡撿的,加工是在車間夜班的時候偷偷做的。”
林雪梅眼中閃過一絲佩服。
能在這麼簡陋的條件下製作出如此精密的模型,說明這個人確實有真本事。
“那就開始吧。”劉建國說道。
沈良接通電源,調試各個係統。
模型開始運轉。
電機發出輕微的嗡嗡聲,結晶器開始緩慢擺動。沈良從一旁的保溫瓶裡倒出一些熔化的石蠟,模擬鋼水。
石蠟液體順著澆注口流入結晶器。
在結晶器的作用下,外層迅速凝固,形成坯殼。隨著拉坯機的牽引,一根完整的石蠟坯料慢慢從結晶器底部拉出。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沒有任何卡頓。
會議室裡靜得隻能聽到模型運轉的聲音。
所有人都屏息凝視著這個小小的裝置。
石蠟坯料越拉越長,表麵光滑平整,沒有裂紋和氣泡。當沈良切斷電源時,已經拉出了將近兩米長的坯料。
“這...”張明華拿起一段石蠟坯料仔細查看。
橫截麵規整,內部組織均勻,幾乎看不到任何缺陷。
如果這是真正的鋼坯,質量絕對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王副主任也拿起一段查看,臉上的表情從懷疑變成了震驚。
“小沈,你這個模型的冷卻係統是怎麼設計的?”一個技術科的工程師問道。
沈良指著結晶器側麵的幾排小孔:“這是強製冷卻通道,用水泵循環冷卻水,確保石蠟能夠快速凝固。實際應用中,這裡應該是高壓水噴淋係統。”
“拉坯速度怎麼控製?”
“通過變頻器調節電機轉速,可以根據不同鋼種調整最合適的拉坯速度。”沈良答道,“模型上這個小小的變頻器是我自己組裝的,雖然功能簡單,但原理是一樣的。”
眾人圍著模型議論紛紛。
從技術角度看,這套設計確實很先進。不僅考慮了工藝流程,還兼顧了設備的可靠性和維護便利性。
最關鍵的是,模型運行穩定,證明設計方案是可行的。
劉建國心中的天平開始傾斜。
28萬元的投資確實不小,但如果真能創造260萬元的年收益,這筆賬太好算了。
“小沈,你有把握把這個模型放大到實際設備嗎?”他問道。
“當然有把握。”沈良的回答斬釘截鐵,“實際上,放大後的設備會比模型更穩定。因為大設備的熱容量大,溫度波動小,控製起來反而更容易。”
張明華還是有些不放心:“你之前有沒有類似的設計經驗?”
這個問題有點尖銳。
沈良當然有經驗,但不是在這個時代,而是在幾十年後的未來。他參與過無數次連鑄機的設計和改造,對這套工藝的每一個細節都了如指掌。
但這些他沒法說出口。
“我研究了大量國外的技術資料。”沈良選擇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答案,“雖然沒有實際操作經驗,但理論基礎很紮實。而且這套方案我已經反複驗證過,不會有問題。”
林雪梅忽然開口:“廠長,我有個建議。”
所有人都看向她。
“既然大家都覺得這個方案有潛力,不如分步實施。”她思路清晰地說道,“先投資最關鍵的結晶器改造,花費15萬元。如果效果好,再進行後續的升級。”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