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昨天在西郊彆墅遇到的沈良。”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鐘,然後傳來熟悉的聲音:“沈同誌,我們在等您的電話。今天下午三點,中山公園北門,有人接您。”
沈良放下電話,深深吸了一口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新的征程,即將開始。中山公園北門,下午三點整。
沈良提前十分鐘到達,站在梧桐樹下觀察著來往的行人。他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中山裝,手裡拎著那個破舊的公文包,看起來就像個普通的技術乾部。
一輛黑色轎車緩緩駛來,車窗搖下,露出昨天那個年輕人的臉龐。
“沈同誌,上車吧。”
沈良拉開車門坐進去,發現車裡還有另外一個人——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子,戴著金絲眼鏡,神情嚴肅。
“沈同誌,我是科工委的李主任。”中年男子伸出手,“昨天的事情我們都了解了。”
車子啟動,駛向市區深處。沈良透過車窗看著外麵的街景,心裡在思考接下來的對話策略。
這些人既然主動聯係自己,說明他們已經意識到了那些技術的價值。但問題是,他們能給予多大的支持?
“沈同誌,我們想了解一下,您掌握的技術到底有多少?”李主任開門見山地問道。
沈良沉吟了一下。“李主任,這樣說吧,我現在展現出來的,可能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車裡瞬間安靜下來。
年輕人轉過頭,眼中滿是震驚:“您是說,還有更多的技術?”
“重工業的各個門類,我都有涉及。”沈良語氣平靜,但每個字都重如千鈞,“發電設備、化工裝置、航空發動機、船舶製造...”
李主任摘下眼鏡,用手帕擦拭著鏡片。這是他緊張時的習慣動作。
“能具體說說嗎?”李主任重新戴上眼鏡,目光灼灼地看著沈良。
沈良從公文包裡拿出幾張紙,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技術名稱和簡要參數。
“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效率比現在的設備高三倍。”沈良指著第一行,“千萬噸級乙烯裝置,能徹底改變我們的石化工業。”
他的手指繼續向下移動:“高推重比航空發動機,推力可達二十噸級。還有三十萬噸級超級油輪的設計技術...”
李主任接過紙張,越看臉色越凝重。這些技術名稱他都聽說過,但那都是西方國家嚴密封鎖的核心技術。
“您確定這些都能實現?”李主任聲音有些顫抖。
“技術路線沒有問題。”沈良非常自信,“關鍵是工藝和材料。需要大量的投入,還需要組建專門的研發團隊。”
年輕人激動得握緊了拳頭:“如果真的能掌握這些技術,我們就不用再受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了!”
車子在一座灰色建築前停下。李主任下車時,步伐明顯比剛才急促了許多。
“沈同誌,請跟我來。我們需要詳細討論一下合作的事宜。”
他們進入建築內部,乘電梯到達六樓。走廊很長,兩邊是一排排辦公室,牆上掛著各種工業設備的圖片。
李主任推開一間會議室的門:“請坐,我叫幾個同事過來。”
十分鐘後,會議室裡坐滿了人。沈良粗略數了一下,大概有七八個人,年齡從三十多歲到六十多歲不等。
“各位同誌,這位就是沈良同誌。”李主任做著介紹,“關於他的技術能力,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
一個戴著厚眼鏡的老者首先開口:“小沈同誌,我是搞發電設備的。您剛才提到的超超臨界技術,能詳細說說嗎?”
沈良站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筆。
“超超臨界發電的核心在於提高蒸汽參數。”他在黑板上畫出一個簡單的示意圖,“溫度達到600度以上,壓力超過25兆帕...”
隨著沈良的講解,會議室裡的氣氛越來越熱烈。這些專家們不斷提出問題,而沈良總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一個小時過去了,黑板上已經畫滿了各種圖表和公式。
“不可思議!”發電設備專家摘下眼鏡,用手揉著眼睛,“這些參數完全符合理論計算!”
化工專家也激動起來:“那個乙烯裝置的催化劑配方,我們研究了十幾年都沒有突破,您竟然有現成的解決方案!”
沈良放下粉筆,看著在場的所有人:“各位專家,這些技術的價值我相信大家都能看出來。問題是,我們怎麼把它們變成現實?”
李主任站起身,在會議室裡來回踱步。
“資金不是問題,人員也可以調配。”李主任停下腳步,直視著沈良,“關鍵是,您願意全身心投入到這個事業中來嗎?”
沈良毫不猶豫地點頭:“為了祖國的工業發展,我願意貢獻一切。”
“好!”李主任一拍桌子,“那我們馬上成立專門的研發機構,您來擔任總工程師!”
會議室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沈良知道,自己人生的新篇章即將開始。
但他心裡也清楚,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這些技術要轉化為現實產品,需要攻克無數的工藝難題。
不過沒關係,他有信心,也有決心。
畢竟,他要為新中國點亮整個重工業科技樹。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