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點,沈良正在辦公室整理技術文件。
電話鈴聲突然響起。
“沈處長,我是賓館前台。”電話那頭的聲音有些緊張,“剛才有三位日本客人匆忙退房,說要改簽最早的航班回國。”
沈良放下鋼筆,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看來那三條魚已經徹底慌了。
“知道了,謝謝。”他掛斷電話,點燃一支煙。
煙霧繚繞中,沈良回想起今天下午日本代表團臉上的震驚表情。
田中康夫那副見了鬼的模樣,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三個月前,這個田中康夫還在國際會議上大放厥詞,說中國重工業技術落後十年。
現在呢?估計正在飛機上懷疑人生。
不過,真正的好戲才剛剛開始。
次日清晨,廠長辦公室。
“小沈,聽說昨天那幾個日本人走得很匆忙?”老廠長王建設一邊泡茶一邊問道。
“是啊,連晚飯都沒吃就走了。”沈良接過茶杯,“看來我們的設備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建設哈哈大笑。“這幫家夥,之前還想著賣給我們淘汰技術賺大錢呢。現在知道誰是爺爺了吧!”
正說著,秘書小李急匆匆跑進來。
“廠長!大事不好了!”小李臉上寫滿慌張,“鋼鐵工業部來電話,說要派專家組來廠裡檢查我們的連鑄設備!”
王建設差點被茶水嗆到。“什麼?!檢查組?”
沈良卻很淡定。他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
日本人回國後肯定會到處散布消息,傳到國內相關部門耳朵裡是遲早的事。
“他們什麼時候到?”沈良問道。
“明天上午!”小李擦了擦汗,“部裡說,要對我們廠的自主研發能力進行全麵評估。”
王建設坐立不安。“這可怎麼辦?萬一檢查出什麼問題...”
“老王,放心吧。”沈良拍了拍廠長的肩膀,“我們的設備經得起任何檢驗。”
話是這麼說,但沈良心裡很清楚,這次檢查的意義遠比表麵看起來複雜。
工業部派專家組來,絕不僅僅是為了驗證技術真偽那麼簡單。
上頭已經開始注意到他了。
第二天上午十點,一隊黑色轎車駛進廠區。
從車上下來七八個人,為首的是一個戴著厚眼鏡的中年男子,看起來嚴肅得像個法官。
“我是工業部技術司司長陳誌華。”中年男子自我介紹道,“這次來主要是了解貴廠的技術發展情況。”
沈良仔細觀察著這位陳司長。
四十多歲,說話條理清晰,眼神犀利。從他的舉止來看,應該是技術出身,不是那種隻會念稿子的官僚。
“陳司長您好,我是技術科科長沈良。”沈良主動握手,“有什麼需要了解的,您儘管問。”
陳誌華點點頭,目光在沈良臉上停留了幾秒。
這個年輕人,比想象中還要沉穩。
“聽說你們研發了一套連鑄設備?”陳誌華開門見山。
“是的。”沈良答得很簡潔。
“技術指標如何?”
“年產200萬噸板坯,鑄坯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陳誌華眉頭微皺。這個數字,和從日本方麵得到的消息完全一致。
“我們想實地看看。”
“當然可以。”
一行人來到車間,看到那台巨大的連鑄設備時,檢查組的專家們都愣住了。
其中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專家走上前去,仔細觀察設備結構。
“這個結晶器設計...”老專家喃喃自語,“居然采用了橢圓振動技術?”
“您眼光很準。”沈良微笑道,“這個設計可以大幅提升鑄坯表麵質量。”
老專家轉過身,眼中滿是不可置信。
橢圓振動技術,這可是國際上最前沿的連鑄工藝!即便是德國的西馬克公司,也是在去年才剛剛應用到實際生產中。
中國什麼時候有了這種技術?
“你們是從哪裡學到這個技術的?”老專家的聲音有些激動。
“沒有從任何地方學。”沈良語氣平靜,“這是我們自己摸索出來的。”
老專家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
自己摸索?開什麼玩笑!
這種高端技術,就連國外的頂級公司都要投入幾年時間和巨額資金才能掌握。一個普通的鋼鐵廠,怎麼可能無師自通?
“你們有技術文檔嗎?”陳誌華插話道。
“有的,都在技術檔案室。”沈良回答。
“我們需要查閱。”
“沒問題。”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檢查組埋頭研究技術文檔。
越看,他們越震驚。
這些設計圖紙,不僅技術含量極高,而且細節完善,完全不像是抄襲或者模仿的產物。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套設備的某些設計理念,甚至比國外同類產品還要先進!
“這個二次冷卻係統的設計思路...”一位專家指著圖紙說,“簡直是天才的構想!”
陳誌華看著眼前的年輕人,心情複雜。
如果這些都是真的,那意味著什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意味著中國在重工業技術方麵,已經具備了自主創新的能力!
這個發現,對整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戰略都有著重大意義。
“沈科長,你今年多大?”陳誌華突然問道。
“二十八。”
二十八歲!
在場的專家們麵麵相覷。
這麼年輕,就能設計出如此複雜的工業設備?
“你是哪個大學畢業的?”一位專家問道。
沈良微微一笑。“我是工人出身,沒上過大學。”
什麼?!
檢查組的所有人都被震驚了。
一個沒上過大學的工人,竟然能掌握如此高端的技術?這簡直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陳誌華深深看了沈良一眼,心中有了決定。
這個年輕人,絕對不能被埋沒在這個小廠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