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一郎也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剛才還在被德國人要收購,轉眼就要反向收購德國公司,這個中國技術員的思維跳躍讓他有些跟不上節奏。
“具體是哪家公司?”田中一郎問道。
沈良從抽屜裡拿出另一份文件:“博世機械製造公司,專門生產精密機床的中等規模企業。”
看到這個名字,田中一郎的表情變得更加複雜了。
博世機械他當然聽說過,雖然規模不大,但在精密加工領域有著不錯的技術積累。
“您為什麼選中它?”
“因為它快破產了。”沈良淡淡說道,“歐洲經濟衰退,訂單銳減,資金鏈斷裂。再有兩個月,銀行就要收走他們的廠房。”
田中一郎倒吸一口氣。這種商業情報一般人根本接觸不到,這個中國技術員究竟什麼來頭?
“收購價格大概需要多少?”
“五百萬美元。”沈良給出了一個準確數字,“包括廠房、設備和技術專利。”
老張聽到這個數字,感覺自己的心臟都要停止跳動了。
五百萬美元,按照當前彙率差不多是兩千萬人民幣,比他們整個廠子的固定資產還要多。
“沈先生,您的資金從哪裡來?”田中一郎直接問出了關鍵問題。
沈良沒有正麵回答,而是反問:“如果收購成功,川崎重工願意追加投資嗎?”
“這要看收購後的具體規劃。”田中一郎謹慎回應。
“很簡單。”沈良在辦公桌上攤開一張世界地圖,“建立一個覆蓋亞歐的工業技術聯盟,中國負責基礎製造,日本負責精密加工,德國負責高端設備。”
這個構想讓田中一郎徹底震驚了。
一個普通的中國技術員,竟然在思考全球化的產業布局?
老張更是聽得雲裡霧裡,感覺自己仿佛坐在聯合國大會上。
“您的計劃很宏大。”田中一郎沉吟片刻,“但是執行起來困難重重。”
“困難是有的,但機遇更大。”沈良指著地圖上的幾個點,“西方經濟衰退,正是我們進入的最佳時機。錯過了這次機會,再想進入歐洲市場就要困難十倍。”
田中一郎不得不承認,沈良的分析很有道理。
當前的國際形勢確實為新興力量提供了機遇。
“如果我們川崎重工同意參與,您能保證什麼?”
沈良走到保險櫃前,取出一個厚厚的文件夾。
“我能保證的是,未來十年內,我們的技術會讓整個重工業格局發生根本性改變。”
他把文件夾遞給田中一郎:“這裡麵是我未來五年的技術路線圖,您可以先看看。”
田中一郎接過文件夾,隨手翻開第一頁,整個人瞬間僵住了。
頁麵上密密麻麻的技術參數和設計圖紙,每一項都代表著巨大的商業價值。更讓他震驚的是,這些技術的先進程度遠超當前的國際水準。
“這...這些都是您獨立設計的?”田中一郎的聲音有些顫抖。
沈良點點頭,心中卻在暗笑。這些技術在後世確實都是他參與研發的,現在拿出來用也算物儘其用。
老張看著田中一郎的表情,雖然不懂技術,但也能感覺到資料的分量。
“田中先生,需要時間考慮嗎?”沈良問道。
田中一郎合上文件夾,深深看了沈良一眼:“沈先生,您讓我對中國工程師刮目相看。川崎重工願意參與您的計劃。”
“那麼,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啟動收購程序?”
“一周內,我會安排專業團隊前來評估。”田中一郎站起身,“但我有一個條件。”
“請說。”
“我需要見見您的技術團隊,確認這些成果不是您一個人的突發奇想。”
沈良笑了笑:“當然可以。明天上午,我安排我的助手們和您見麵。”
送走田中一郎後,老張癱坐在椅子上,感覺自己經曆了人生中最不可思議的一天。
“小沈,你今天的表現...”老張搖搖頭,“我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沈良收拾著桌上的文件:“老張,這隻是開始。用不了多久,我們廠就會成為全國的標杆。”
“可是,你真的有把握收購那家德國公司嗎?”老張還是有些擔心。
沈良停下手中的動作,看向窗外正在忙碌的工人們。
“老張,你知道什麼叫彎道超車嗎?”
老張搖搖頭。
“就是在彆人放慢速度的時候,我們加速衝刺。”沈良的眼中閃著光芒,“西方經濟危機,正是我們的機會。”沈良看了看手表,已經快到下班時間了。明天要和田中一郎的技術團隊見麵,他必須今晚把助手們都叫過來碰個頭。
“老張,麻煩你去把小李、王師傅還有張技術員都叫到我辦公室來。”
老張點點頭,剛要起身,門外就傳來了急促的敲門聲。
“沈工!沈工!”
是廠辦公室的小劉,臉色有些蒼白,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來。
“怎麼了?”沈良皺著眉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市裡來檢查組了!說是要查我們廠的生產安全問題!”小劉擦著額頭的汗,“廠長讓您趕緊過去。”
沈良心裡一沉。這個時間點來檢查,絕對不是巧合。
“誰帶隊?”
“是市裡的副局長王建華,還有幾個不認識的人。”
沈良馬上想起了王建華這個人。前世的記憶裡,這家夥就是個見風使舵的主。現在突然來查廠,肯定有人在背後煽風點火。
“走,過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