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辰和朱秀才,相談甚歡。
直到趙辰提出民訴院,並希望朱秀才以後可以加入。
此時朱秀才有些慌了,因為剛剛趙辰說過,民訴院,還有監察官員的責任。
自古民不與官鬥,一普通人,如何監察官員,這已經不是錢的問題,弄不好,恐怕要命。
“趙兄,這民訴院,若為百姓打官司,尚能理解,但要是監督官員……”
這話,朱秀才隻敢說一半。
任何新理念,都要經過世人懷疑的過程,趙辰深知這一點。
他知道,必須給朱秀才上一課才行。
哪知這時候,從衙門裡走出一個人來,身穿綠色官袍。
陶德治見趙辰在門口坐著,趕忙上前叩首。
“總兵大人,正好要去尋你。”
等等,好像哪裡不對?
一旁坐著的朱秀才,看見知府的那一刻,本來就有些慌。
卻聽知府叫趙辰總兵,那就不是慌了,驚嚇的汗水,猛的就從後背冒了出來。
總兵,那可是二品官,對朱秀才來說,和天也差不多高。
知府看到了朱秀才,見對方和趙辰談話,還客氣的點頭示意。
朱秀才趕忙從椅子上起身,沒等他行禮,趙辰已經反問陶德治。
“陶大人,你有何事想問?”
在趙辰麵前,陶德治很客氣,他在胸前拱著的雙手,一直就沒放下來。
“總兵大人,你的民訴院方案我看了,雖然和大明法律有些衝突,但本人,還是很支持的。”
這就叫物以類聚,趙辰和陶德治無論官職,實質上,都是想把大明往好的方向發展。
見陶德治麵色坦誠,趙辰知道對方沒有奉承自己,心中也是高興。
轉頭一想,自己不是要給朱秀才普及民訴院嗎,不如讓陶德治來。
索性左手拉住陶德治胳膊,右手虛指了指正惶恐中的朱秀才。
“陶大人,這位朱兄弟,可是秀才出身,他正想加入民訴院,不如你來和他講講,這民訴院的好處。”
在陶德治的理解中,民訴院實際不難,難的是敢於和官員作對,那是真的需要大無畏精神。
聽朱秀才要加入民訴院,心中不禁感佩,又朝對方拱了拱手。
“朱小兄弟要加入民訴院?”
知府和自己稱兄道弟,何德何能?朱秀才今日真是被刺激的不輕。
本來他對民訴院有些抗拒,但此時此刻,哪裡還管那麼多,當場就點頭應道:“回大人,吾正欲如此!”
接下來,就是當初趙辰等人在天津大沽,討論過的那一套。
隻不過陶德治對朱秀才說出來,說服力強了一個檔次。
最後,朱秀才也意識到其中艱險之處,他不禁沉默。
思考良久,想到自己這一生顛沛,本是不能有出頭一日。民訴院雖萬難,但卻有直接叫板官員的資格。
一秀才,想當官是不太可能了。但讀過論語,深諳君子有所為,若今生還能實現抱負,恐怕僅此路一條。
心中頓時,就生出從不曾有的氣概,一種雖千萬人,吾往也的大無畏刻入腦海。
內心激動之餘,才想起眼前兩位大人還盯著自己,趕忙歉意的一叩首。
“今日承蒙二位大人開解,我朱承正,決心加入民訴院,此生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