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頭。
這將會是一本很好的書。
我為什麼上來就這樣說呢,是因為我太自大了嗎,還是說我對自己的文筆,情節構思都有十足的信心?都不是。
我的這本書,肯定不是文筆最好的,也不會是情節構思最好的,我也隻是一個新手作家,隻是我的這本書,填補了目前市場上真實的道士題材的空缺。
以往的道士題材的小說,都是亂力鬼神,情節誇張。而我,主打的就是一個真實,隻要是真正熱愛道教文化的粉絲信眾。
隻要你認真看一遍我這本書,就算你對我的經曆,情節和欠佳的文筆不感興趣,但是你一定會有收獲,因為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穿插了大量的道教科普。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小說,更是一場關於我自己入道以來的回憶錄。又不僅僅是一本回憶錄,還夾雜著我這些年入道的一些感悟經驗和思索,對我們未知世界的探索。
同時我也會儘我本人的最大努力,在寫小說的同時去科普出一本有質量的道教書籍。
先做一個簡單的小科普,古代的道士是什麼樣的?以及道士都學什麼,做什麼。
先說第一點,古代的道士是什麼樣的。
在我國的古代,道士這一職業在三教九流當中被評為中九流,中九流用一句順口溜來形容的是:“一流秀才二流醫,三流畫家,四流皮影,五流彈唱,六流算命,七僧八道九琴棋,由此可見在中九流之中也是排名末尾的。
中九流大多依附於富裕,地主階層,可以達到溫飽級彆,參考現在的話就是工薪階級至小康階級。
而那些下九流在社會中就完全不被人重視,屬於社會當中的最底層,放在現在就叫做該溜子,下九流分彆是一流戲台表演者,二流戲台配樂者,三流馬戲,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那麼也說了,道士屬於是中九流這個階層,往大了可以說是依附於王權,往小了說也是跟當地的鄉紳接觸密切,可延伸性很強。上可以輔佐於帝王打天下,下也可以找一個山野小鄉村和村民一起喝酒聊天,隱居於此。
在以前一個道士在正式出師那天,師父會擺上幾桌酒宴,請來當地的社會名流,宴請大家,告訴眾位,自己的某某愛徒於今日出師,請各位以後多多關照。一個道士做到這一步的時候,就可以闖蕩江湖了。
在古代,想當道士的門檻是很高的,窮人不是說當不了道士,隻是最後學成的概率往往很低,因為窮人連私塾的機會都沒有,大多都不認字。
不過老話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曾經的下九流,現在正每天都活躍在我們的手機中,電視中,各種新聞八卦中,住著洋房開車豪車,日進鬥金。儼然從下九流變成了上九流階層,富得流油。
但是這個三教九流的階層不是絕對統一適用的,因為朝代不一樣,環境肯定也不一樣,在宋朝的時候道士的社會地位就是非常高的,不亞於現在的公務員。
由於近些年道士的出鏡率不像佛教,甚至還沒有外來的十字架那位普及程度高,導致大眾對於道士的了解知之甚少,甚至絕大部分需要通過影視劇來了解致敬英叔)。
而且現在不光是和尚,道士也是貧富差距巨大,屬於兩個極端,真修行的窮的是真窮,搞商業化的富的也是真富,而且存在嚴重的鄙視鏈,例如有證的瞧不起沒證的,輩分高的瞧不起輩分低的,正統的瞧不起民間的,住廟的瞧不起火居的,賺的多的瞧不起賺的少的,長得帥的瞧不起長的醜的......
至於怎麼富的嘛,大家自行腦補畫麵。算不算悲哀我不知道,每個人過好自己的生活唄)。
第二個科普:道士們都學什麼,做什麼。
這個要是具體說起來,那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因為流派眾多,學佛有四萬八千法門,學道也有三千六百法門,在這章隻能先簡單概括敘述一下,詳細的通過後麵的回憶錄情節展開再慢慢科普。
道教下麵有全真和正一兩種,這個區彆大家自行在網上搜索就可以得到答案,我就不在這裡做過多的贅述了。
正一下麵的正統與法教,這裡麵就大有說法了。
正一的正統和法教可以稱為是兩種流派學說,例如天師道,上清,淨明這些,就是典型的正統派。個彆地方也叫大教。
法教顧名思義,就是以修煉法術為主,像元皇,普庵,梅山,魯班門,六壬這種,都是屬於法教。
其中正統會重視理論,科儀軌,自身道德涵養,文化底蘊,五術的修持,就像我們可以看到的各個宮觀,都屬於正統一派。
法教主要以民間散人為主,法教的人會重視法師的法力水平,以玩法為主,輕理論,科儀,規矩這些,法教就是誰法牛逼誰有理。
這個還是要在後期進行詳細的科普,這裡就簡單的講幾句就好,通過後麵回憶錄與科普的結合,方便粉絲讀者們充分的理解吸收知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也經常在深夜問自己,自己為什麼要修道,為什麼要當一個道士,這麼多年來堅持的意義是什麼,我曾經無數個日夜被這些問題反複折磨,可能算是自我深度的思想辯論,但是也可能算是自我精神內耗。
我後來總結出了我自己的一個人生道理,我不想成為什麼可以白日飛升的陸地神仙,也不想成為所謂的世間高人,我隻要成為一個好人,做人做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足夠了。因為想的太多,人容易變得魔怔,還不如輕鬆快樂,簡單充實的度過一生的好。
這部書我構思了將近一年之久,出發點就是在寫寫自己的回憶錄的同時順便做做科普,現在的影視劇,動漫,小說對大眾的誤導太深,讓大家誤解了真實的道門模樣,本人的初衷就是讓讀者能夠更多,更好,更加全麵的了解道門,所以我是以自述的載體來寫這本書,這些年也翻閱了一些關於道門,道士類型的小說,故事情節確實豐富吸引讀者,但是真實性卻大打折扣,讓讀者大呼過癮的同時卻讓讀者對於道教產生了迷之又迷的心態,一些意誌不堅的青少年讀者甚至會引發一係列的中二病,更有甚者還會被騙財騙色,喪失道心。所以作者還是會以儘量最真實的情況來描述真實的民間道士這個群體再穿插科普,沒有那麼玄幻,但是希望大家可以有收獲。
當然了,小說畢竟是小說,大家也不要全都當真,就當小說看,圖個樂嗬就好了,認真你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