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不對啊。”
黃建對比了一下自己算出來的結果,以及電腦屏幕上顯示的結果。
二者有著顯著的差異,幾乎完全是背道而馳。
這不是能夠用誤差、或是算法問題能夠解釋。
他使用的計算過程雖有差異,但本質上應當是等效的。
“難道是二進製的問題?”
黃建考慮著:“二進製在表達一些數值的時候不夠精確……”
“但算法上已經考慮、並且規避了這方麵的問題。”
“或者是cpu設計中的bug?”
之前跟王誠討論的時候,王誠告訴他,有時候邏輯電路設計上的bug,會導致在運行某些代碼、或執行某些計算的時候出現問題。
可能出現的問題中,就包含了輸出錯誤的結果。
不過,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更換的硬件來排查……
隻是換了幾台電腦,得到的結果仍然沒有變化。
他又反複驗證了自己計算的結果,確定自己的計算沒有錯誤。
即便使用電腦的計算方法,也仍然可以得出同樣的結果。
“肯定是電腦的問題吧……”
關於這個問題,他也去找老師和其他同學去驗證過了,除了部分人看不懂他的計算過程,其他人都複現了他的計算結果。
“這下你的論文不就有了嘛?”
老師十分高興:“這是現行計算機中存在的邏輯漏洞,隻要進一步驗證這個漏洞的廣泛性,上頂刊是穩的。”
其他同學都十分羨慕。
頂刊啊,他們這些做學術的,誰不想發頂刊?
但那不是輕易能發的,大部分人就像王誠一樣,靠著二三流的期刊,刷刷數量,刷刷引用數而已。
當然,這也羨慕不來。
越是前沿的研究,對天賦的要求就越高。在大家都努力的情況下,努力的作用已經沒有那麼大,靠的就是靈光一現。
倒是黃建沒有那麼激動。
“問題是我沒找到原因。”他說道:“理論上,邏輯電路複現了我的計算步驟,而且它們運行中也沒有出現問題。”
“肯定是電路設計的問題……”老師想了想說道:“我在芯片設計方麵有幾個朋友,讓他們幫你找找?”
“嗯……他們應該找不出原因。”黃建說道:“我用了幾種不同架構的處理器,它們都得出了同樣的結論。邏輯電路的問題,不應該會這樣一致地重現。”
能夠穩定重現,這本身就說明,這是一個現象,而不是bug。
即便同樣是更底層的問題,在經過不同架構的處理之後,應當不會呈現的那麼穩定。
他看看周圍,自己的師兄弟們仍然沉浸在“我們中出大牛了”的震撼和喜悅中。
“老板。”他跟老師說道:“我有個想法,嗯……”
他環視了一下周圍。
“你們先出去。”
老師會意。待彆人都離開之後,黃建繼續開口。
“我想,這會不會與人的主觀意識有關係。”
“觀察者效應?”老師沉吟:“你想到這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它不應該出現在數學裡……”
數學應當是嚴謹的、客觀的,不為人所動的。
“我們和程序的區彆,已經很小了。”黃建說道:“我這段時間使用了現在比較流行的ai工具,它們通過計算能夠模仿出人類的反應,甚至可以比一般人的表現更好。”
“如果說人類和它們的差彆,我想就是自主意識。”他繼續說道:“有了自主意識,才會有觀察者效應。因為是人計算出來的,所以才會跟程序計算的結果有差彆。”
這種差彆的來源,就在於人本身。
“停停停。”老師擺擺手:“不要往這個方向想,想多了會被困住。”
往這個方向思考下去,很容易滑坡到——整個世界都是神或仙設計好的,我們隻要聽從他們的安排就好。
這是最省力的思考方向,也是很多宗教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