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放在次要位置。
他們要的是流量,是眼球!
隻要能夠吸引公眾的目光,哪怕是將事實稍微擴大、添油加醋一些,也是完全“可以”的!
又往前走了十幾米,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突然不合時宜地響起。
女記者放緩腳步,幾乎是條件反射般地急忙掏出手機。
看到手機屏幕上那個熟悉的電話號碼,她迅速按下接聽鍵,
臉上立刻換上了一副恭敬至極的表情,笑意都濃了幾分:
“領導您好,請問領導有什麼交代?”
“怎麼樣了,有沒有到達現場?”
手機那端的聲音帶著迫切,仿佛一直在等待她的消息。
女記者一怔,隨即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甚至帶著一絲如釋重負。
電視台的領導親自打電話來詢問,還如此關心當下這件“新聞事件”,
足以證明領導對這件事有多麼重視!
於是,她昂首挺胸,使勁清了清有些乾澀的嗓子,這才鄭重而興奮地彙報:
“報告領導!我們已經到達林弦所在的公寓樓下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夠見到林弦本人!”
“好!”
領導的聲音聽起來很滿意,
“一定要做足充分的準備,咱們台投放了這麼多的人力物力,
為的就是做出一檔有深度、有社會意義的新聞。你是台裡老人了,這個應該最清楚不過。”
麵對電視台領導那一套官腔式的囑咐,女記者的頭點得像小雞啄米一樣,滿口答應:
“放心吧,領導!上次的事情我已經深刻吸取了教訓,
這一次,我絕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一定給您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那就好!”
說完這三個字,領導果斷掛斷了電話。
女記者深吸了一口氣,臉上敬畏和熱情迅速凝結,笑容逐漸變得冰冷。
上一次采訪林弦的事情,讓她幾乎在同事麵前顏麵掃地。
這一次,無論如何也要把場子找回來,甚至要做得更大!
對於剛才領導話語裡隱晦提及的“深刻意義的新聞”,女記者心知肚明那話裡的含義。
領導想要的,不僅僅是新聞,更是影響力,是轟動效應!
對此,女記者也已經做好了故意引導、甚至適當“炒作”的準備。
而相關的“劇情”設計,女記者也已經安排妥當。
她快步來到李華跟前,轉頭,用一種商量的口吻詢問道:
“李先生,關於您跟林弦之間的事情,我有幾個問題想再確認一下,或者說,我們可以再‘潤色’一下。”
李華一怔,有些疑惑地問道:“什麼事情?你要再確認什麼?”
“李先生,你先彆緊張,這隻是為了讓後續的報道更有衝擊力。”
女記者迅速解釋,“就是關於您領養林弦這件事,咱們可以再商量一下表述方式。
我這邊有一個‘劇情’版本,或許更能激發公眾的同情心,渲染情緒。”
“如果說成當年是你們看林弦可憐,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孩子都要餓死了,你們發善心,才把他領養回來。
而現在,他翅膀硬了,發達了,卻忘恩負義,見死不救,置曾經救他於水火的恩人於不顧。這樣,輿論肯定會更加偏向我們這一邊。”
“讓社會輿論像洪流一樣逼林弦捐骨髓,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您看怎麼樣?”
女記者的話說得不緩不急,條理清晰。
李華也象征性地配合著點了點頭,表麵上是在做思考狀,實際上腦子卻在飛速運轉,權衡著這件事情的利弊和潛在風險。
當初領養林弦,是因為他們確實沒有兒子。
但後來因為他老婆得病,恰好林弦身上有匹配的骨髓。
自從那以後,林弦的身體就變得很差。
他們當然不可能繼續養著這麼一個藥罐子。
然而,既然是為了骨髓,當然是情緒渲染得越熱烈、越“悲慘”,效果就越好!
這世上,誰不痛恨白眼狼呢?
利用公眾的這種心理,才能最大程度地給林弦施加壓力。
想到這裡,李華的表情逐漸變得堅定起來。
“咳咳咳!”
他先是乾咳了幾聲,清了清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