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部長調研結束了,第一時間把李旭東交到了辦公室,“去黨校學習,有什麼收獲嗎?”
李旭東不隱瞞自己的想法,“部長,您是了解我的,以前我沒讀過資本論,這次進去學習的業餘時間裡,我認真看了這本書,也結合了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請您過目。”
李旭東詳細的闡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蘇聯斯大林指定的接班人馬林科夫把自己逼上了絕路,權力集於赫魯曉夫同誌一身對於社會主義老大哥來說並不是好事,歸結起來還是上下層脫節,身邊的人想要往上爬就勢必會溜須逢迎,保住自己的地位,導致方針路線脫離群眾而變得好高騖遠。
老斯同誌之前又犯過一些錯誤,想要抹去他留下的影響就需要把他徹底推翻,這對社會主義大家庭回事極大地傷害,如果我們否定赫魯曉夫的路線,就視同翻臉,關係會從親密無間到逐漸降低至冰點。這個問題是需要高層領導拿出一定的方案來應對的。
控製人口數量,實行計劃生育,大膽假設了糧食的增產數量和人口比例,將二十年後的人口和四十年後的人口數量一一用數據的形式例舉了出來。
李旭東認為應該因地製宜,凡事不能搞一刀切,又分析了分田到戶和包田到戶的好處和弊病,認為這樣做和曆史上的農民起義沒有什麼區彆,前期靠分地,那麼後期呢?
人口是不斷增長的,土地不夠該怎麼辦?公有製確實能解決很多麻煩,前提是大家的思想要一致。想要坐穩江山就必須有所改變。
對於邊疆的建設,也提出了自力更生,自我開發的想法,我們的部隊可以改製成建設兵團,把東北的黑土地,和西北的綠洲利用起來,開發成農業生產基地,緩解向農民征收過多糧食的問題。
工業生產上,國內的重工業和軍工業都無法產生直接利益,隻能靠農業和輕工業來維持,那就必須要均衡發展,我們能夠出口創彙的物資很少,就更需要拉動內需,形成良性的內循環,才能加速軍、重工業的發展。
最後就是對於層層加碼的攤派方式進行了批判,認為乾部製定指標和任務的時候,不能盲目,頂層領導下去調研必須下基層調查,不能隻是聽取彙報,畢竟領導彙報的時候難免誇下海口,受苦受難的還是人民群眾。
提高產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設備需要檢修和維護,需要更新,需要科學家不斷創新,俄國支持的技術並不是最先進的,我們的工業化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不斷積累,需要幾代人的不斷創新,而不能好高騖遠,還例舉了小馬過河的寓言說明了我們和蘇俄的區彆。
李旭東的想法和老部長的很多思路不謀而合,看得出李旭東是真正做到了為人民群眾考慮,老部長突然有些舍不得放李旭東離開了,這小子真的有大才啊,老部長又仔細詢問了李旭東的一些工作思路,李旭東認為既然東北成為了重工業生產基地,那麼就必須要有高科技產業基地和輕工業產業基地。
教育也是重中之重,最好實行九年製義務教育製度,從小學開始設立中醫興趣班,從小培養,教育不僅僅是在課堂裡,還可以在田間地頭,可以在工廠裡,可以在街道裡,可以在福利院裡。最關鍵的是把心思從階級鬥爭向四個現代化發展的思路轉變,隻有自己的內功做好了,反對的聲音自然就會減少了。
兩人在辦公室裡一直交流了整整一上午,許秘書進來添了好幾次水,李旭東也知道這是許秘書在催促他時間已經到了,他故意視而不見,沒有什麼事情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更加重要,自己這個穿越者需要這個機會。李旭東最希望的是部長能把自己的意思轉述出來,哪怕被批判也在所不惜。
午飯是和老領導一起吃的,對於香江的工作,李旭東充滿了信心。
老部長今天出了和李旭東談話,彆的工作都沒有做,他欣賞李旭東,認為他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是個真正有自己獨立思想的好乾部。
鑒於香江的複雜程度,上級給李旭東同誌配了司機兼保鏢林鬆同誌,還需要配一名秘書,這需要李旭東自己挑選,可選的人不多,政治上堅定隻是最基本的要求,關鍵還需要熟悉粵語和英語,在香江工作必須會這兩門語言,年齡還隻能在三十歲左右,這秘書實在是不好找,女同誌李旭東還不要,為了一個秘書的問題還折騰了好幾個部門的領導,最後選擇了一名外交部擔任翻譯工作的許海旭同誌,他曾經在歐洲留學,懂英法德三門外語,年紀也很合適,才二十八歲。
李旭東先要給自己的秘書和司機上課,香江和內地的社會製度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不能用內地的標準去衡量香江的事情,比如李旭東自己,他坦誠的告訴他們自己在香江還有兩個妻子,她們都在為國家做貢獻,捐的款,捐的物,都是她們自己公司賺取的錢捐獻出來的,在香江,有身份的人都是有幾房太太的,不同的形勢要有不同的應對方法。要打入這個圈子,就要做到隨大流,隻有和富豪們一樣,他們才會接納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許海旭出過國的,還是很看得開,林鬆同誌卻是想不通,認為李旭東是香江的資本家,這是在拉攏腐蝕他,舉報給了辦公室主任。
李旭東也很無奈啊,他需要機靈能乾的手下,一根筋不會變通的人隻能是退回去,重新換上一名駕駛員了。其實家裡就有司機和保鏢,但是國家配過來的,誰知道是不是還有其他任務呢?李旭東除了私生活混亂了一點,沒彆的壞毛病了。換了一個司機同誌,人是很靈活,但是初次見麵,這位司機同誌的眼睛太靈動了些,看得出是很有想法的一個人,李旭東覺得不合適,自己在小車班裡選了一位叫陽明的同誌,個頭矮了點,身材也不結實,但是兩人掰過一次手腕之後,李旭東就選擇了他。
李旭東騎著單車去華潤公司報到了,國家領導的所有在港企業都屬於中央辦公廳“香港管理委員會”管理,在外貿出口方麵實行統一領導,一個窗口對外。主要上平由國家統購統銷。本來都是分散經營的局麵現在相對比較集中,“港管委”負責製訂貿易規則,規範合同文本。
華潤新晉的副總居然這麼年輕,這是很多人沒想到的,老總錢之光先生不在辦公室裡,不過沒關係的,可以晚上去家裡拜會也是一樣的。李旭東在辦公室呆了五分鐘就放秘書和司機回家了,他們是在香江的工作夥伴,不是在大陸的司機和秘書,李旭東分得很清楚。這次出行香江,很多東西都用不上了,需要送人的就都送掉,,李旭東盤點了一下空間裡的物資,米麵油都可以送福利院了,還有一些武昌魚可以留著給香江的家人吃,古董、銀元和珠寶還是留著,車子還剩個車廂和裡麵的物資,留著也是個紀念。
騎上車子,李旭東去了趟供銷社,馬叔和張叔還有幾個姐姐們自己已經很久沒去拜訪了,三姐一家都調走了,剩餘的姐姐們都還好,供銷社裡最需要想事的還是馬叔,張叔已經有了個寶貝兒子,李旭東一次也沒見過,滿月酒還是慧真去的。知道李旭東又要調動,馬叔哈哈一笑:“小子,你這是能者多勞啊,叔看你就不是一般人,好好乾吧。”
張叔則是惦記著李旭東的安全,所有人送上祝福,李旭東覺得除了何奶奶那裡,沒什麼地方好去了。
“奶奶,我來看你了,給您帶了兩瓶虎骨酒,這是我托同仁堂的老大夫幫忙留的,說是年份足了,效果會好一些。”禮物的價錢不貴,奶奶需要的是心意。
“我孫子來了,最近怎麼樣?”奶奶很喜歡這個小子,隻是自己雖然級彆到了,但是這個位置畢竟不是個好發展的地方,他希望這小孫子能自己闖出一番天地來。
“工作需要,我先是去黨校學習了三個月,又調到了華潤公司負責內地的出口事務,這次又要到香江去工作了,特意過來看看您這裡有什麼需要我做的。”
奶奶對著不忘本的小子實在是太滿意了,委托他帶幾份書信去香江,至於李旭東之前聯係的衛將軍和關將軍,新去的辦事員都沒什麼進展,讓何奶奶失望了。李旭東感覺在香江的時候,衛將軍是很積極的想回大陸,關將軍倒是有些模糊的態度,不管怎麼樣,李旭東還是準備再試試,實在不行就把他們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在香江沒什麼好怕的了。
晚上帶著慧真去了一趟錢先生家裡,禮物就是兩斤茶葉,錢先生五十歲了,算是自己的頂頭上司,他曾是二把手的秘書,對香江十分熟悉,對李旭東家裡的事情也門清,直言這不怪李旭東同誌,實在是革命需要李旭東打入香江內部,需要有人能和富豪高官平等對話,李旭東無疑是最佳人選。兩人互相工位了一陣,李旭東起身告辭了。還需要溝通的就是香江的訂單問題,工作上的事情這個可以在辦公室裡談。
辦公室裡,李旭東把自己的設想和錢先生做了溝通,好處很多,便於粉碎國民黨在香江製造的謠言,百利而無一害。
就在李旭東準備行李的時候,得到了確認的消息,李旭東很滿意,先要去津門看一看青蒿素的臨床試驗的應用情況,再走海路坐船去香江。福利院裡,十輛板車拖了三趟,才把李旭東一家的捐助物資全部送完,院長鄒奶奶和辦事處王主任代表街道和福利院再三感謝了李旭東全家的慷慨解囊,這裡的孩子很多都是無家可歸的孤兒,還有幾個十幾歲的半大孩子,他們馬上就要離開孤兒院自力更生了,如果李旭東早來這裡一兩年,說不定還有興趣培養一兩個助手,現在隻能表示惋惜了,李旭東隻會用知根知底的熟人,不敢用這些什麼都不懂的新手做事。李旭東手上還有不少人民幣,還是打槍贏了那些老同誌得的,全部捐出去也無所謂,又把行李箱打開,裡麵全都是錢,經過清點,李旭東留下了極少部分,捐獻了三億元人民幣,用於改善孩子們的生活和教育。王主任和福利院院長還有些擔心錢的來路問題,李旭東笑著解釋了打槍贏錢辦基金的事情,還說,“既然基金的事情不需要我操心了,那這筆錢還是該用於老百姓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主任是解放乾部,老公是抗日乾部,對李旭東會打槍的事情很熟悉,畢竟李旭東是二等功獲得者,算是年青人中最厲害的那一小撮人,還上過幾次報紙的,聽到李旭東的解釋,很爽朗的笑了起來,還盛讚李旭東具有大公無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