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夫老妻,在新婚第一年的時候如膠似漆的,日子久了,喊人的口氣也就變了,在床上的表現也不怎麼賣力了,再過個幾年,男人不到睡覺都不願意上床了,似乎那事兒成了一種工作,一種折磨。
對於李旭東床上的表現,陳雪茹是滿意的。自己已經生了幾個娃娃了,姿色漸漸老去,肚皮上的妊娠紋自己看著都覺得惡心,李旭東還經常往這一道道的紋路上親吻,還大肆讚揚,說這才是最美的女人,妊娠紋不過是掛在身上的軍功章而已。
陳雪茹也體諒李旭東,再次提出自家全體姐妹的意見。讓他再找一個,不拘農村還是城市的,隻要能照顧好李旭東就可以了。
這人啊,真不能在年輕時遇到太驚豔的人,否則,真的就像這幾個姐妹一樣,是一件殘忍的事呢……
李旭東的生活圈子隻有這麼大,能和他說的上路的不多,再說自己已經四個妻子了,難道要向韋小寶學習?一個星期一天一個輪著換?再說馬上就要起風了,能不找還是不要找了。
陳雪茹這傻妞竟然趁著領導接見的時機,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事後還不和李旭東說。
李旭東每天帶著兒子上班,帶他體驗生活,還和兒子一起加入收破爛的大軍,這可是李星河不曾經曆過的生活,原來賺錢是這麼有意思啊!
殺豬的時候,李旭東也帶著李星河一起去幫忙,尤其是抓豬的時候,李旭東沒站穩,摔在豬糞堆裡,手上、身上都是臭烘烘的豬糞,還張牙舞爪的嚇唬李星河。
生活是一種體驗。李旭東在他們來的這一個月裡,讓李星河體會到了生活的不容易。
不是每個孩子都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福利院裡的孩子和敬老院裡的老人,都給李星河上了很大的一節課。臨走的時候,李星河明顯成熟了很多。
陳雪茹走了,李旭東又搬回到南鑼鄉裡居住。辦事處的媒婆開始上門做工作,“這家的閨女一等一的好麵相,胸大屁股圓,一看就知道是個好生養的”。
“那家的閨女您彆看是個農村的,十裡八鄉的就屬她長得最好看了,而且她的女紅做的特彆的好,不信你看看她繡的帕子。”
李旭東的條件有多好,都不需要解釋,乾部,還是處級乾部,一個月的工資怎麼花多花不玩,雖說離過婚,可是家裡沒負擔啊,而且麵向也是一等一的好。說他今年十八都有大把的人相信。
煩不勝煩啊,隻能跑到最不願意去的軍區裡避避風頭了。隻是軍區好進,不好出啊!李家的動作在高層看來是透明的,不加以任何掩飾的。
很多內地沒有的高科技軍事項目都需要李旭東點頭才好派人去學習,所以彆說五萬退伍老兵,就是十萬、二十萬,隻要李旭東要,國家就一定會支持。
幾大軍區的合成混編旅都有各自解決不了的問題,想要達到“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很容易做到,但是要不犧牲自己的同誌很難做到,軍事裝備上的差異就是個很大的難題。
美越戰爭中,戰機、直升機地毯式轟炸,大炮開路,小股美軍前去占領已經是高科技戰爭的雛形了,未來肯定會朝李旭東說的那種“外科手術式”的打擊方向發展。
毫無疑問,大家都公認李旭東的理念遙遙領先於這個時代。
兵種之間的配合尤其重要,不少美軍士兵就是死在自家的武器之下。所有的兵種如果配合嫻熟,效果遠不是簡單疊加這麼簡單的。
以前每次找李旭東,都被這小子以各種理由推脫了,現在既然送上門來,不宰他幾刀都對不住犧牲的戰友。
李旭東有被宰的覺悟,隻是現在時機還不成熟,很多設備和物資還處在管控之中,隻能零星地運送進來,種花家科技的力量還很薄弱,想要製造出高科技的產品還需要很長時間。
李旭東的學堂又開始上課了,這次是對軍界的大佬們,灌輸的理念就隻有一條,“落後就要挨打”。這次講的是高科技對陣高科技,蘑菇導彈也是可以用導彈進行攔截的,這一理論出來台下又炸鍋了。
在李旭東的描述下,紅藍兩國引領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雙方的蘑菇導彈開始互射,一方有導彈攔截係統,在高速計算機的計算下,攔截了百分之九十的導彈,而另一方,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家被敵人種滿了蘑菇。
勝負就是這麼簡單的憑借計算機的計算而取得了勝利。
李氏家族早就在玩集成電路了,內地連集成電路是個啥都搞不清楚,科技的代差已經開始顯現了。
武器裝備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軍隊的大佬們要的是裝備,他們沒想過要讓自己內地學會製造,因為他們也知道以內地目前的科技是造不出這些東西的,而這恰恰是李旭東最不願意看到的。
不懂就問,不會就學,沒有誰天生就會的,明年辦完蘇門答臘島獨立這件大事之後,李旭東會讓大陸派人去學習的。
高科技人才不能有斷層,科技不能僅僅依靠著一些八級技工的手搓來完成工作。無償學習那是不可能的,隻有出錢出物才會派優秀的人過來學習的,不然來一些鍍金的,你怎麼建設自己家的國防事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以為然的人很多,就連阿美莉卡也都陷在越戰的泥潭裡,李旭東的故事隻能騙一騙無知的人,但有識之士已經開始試著理解李旭東的憂慮。
今年開始,老大哥和我們之間的關係決裂了,挖地道,備戰備荒就提上了日程。
十月初,種花家也爆出了一顆蘑菇彈,有核的國家又多了一個,整個世界都開始震蕩。最開始是香江,彈丸之地可經不起一顆蘑菇開花,有錢的移民,開公司的轉讓公司,地皮價格暴跌,很多老牌公司也開始了大撤退。
到了六五年,年初再次爆發更大規模的銀行擠兌風潮,主因是廣東信托銀行擠提事件,此時華資銀行再多存款準備金也經不起突然的擠兌,頭寸調不過來,紛紛被擠爆,被人為逼到破產。
李氏家族對外吸收的存款不多,而且論及資金儲備,彙德豐也比不上香江民生的存款。
表麵上最大的華資是恒生銀行,一天被提走8000萬存款,眼看再繼續擠兌,自己就沒錢可支隻得宣告破產了,緊急之中,恒生賣身求命,找上了李氏家族的婁曉娥婁董,將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賣給了李氏家族,但是銀行名字不變,還是叫恒生銀行,何善衡董事長在出門的時候還露出了開心的微笑。
銀行的崩盤導致地產業的樓價大跌,地產市道進入最困難的時期。1965年港府賣地收入下跌47,工業用地下跌67,住宅價格下跌30~40,商業樓宇租金普遍下降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