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莊子的人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這輩子去過最遠的地方估計就是四九城了。香江在哪,不知道,隻曉得那便是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是人剝削人、人吃人的社會。
“這可使不得,我們這一輩子就沒出過遠門,就是四九城,我們也是好幾年才去那麼一次。我聽說南方人不講咱們這的普通話,我怕到了那邊,還不得把自己弄丟咯哇。”老爺子風趣的說道。
“京茹,小寶呢?你們咋沒把小寶帶回來?”嶽母拉著閨女的手進了廚房,有些憂心的問道。
“小寶在上幼兒園呢,請不了假,他有人帶著,您就放心吧。”秦京茹笑了笑,差點就說小寶有二媽帶著了,而且她計劃今年再努努力,爭取再生一個小寶出來。
“你們買這麼多東西乾嘛,好些東西我們都不知道怎麼吃,一會兒你把那些東西拿回去吧。小李在國外打拚,賺點錢不容易,花錢的地方多著呢,你也省著點兒花,彆幾下就造沒了。”嶽母真是一片好心。
“嘿嘿,媽,我們老李家都不亂花錢的,小寶娶媳婦兒的錢老李早就給他留著了,而且小寶就算娶十個媳婦兒,咱老李家也娶得起,您就放心吧。老李知道鄉下都吃兩頓飯,今兒特意沒吃早飯,估計早就餓了。媽,您蒸大米飯,我來做菜。”秦京茹可不敢說自家比國家還富裕,伸手開始摘菜,那些稍微有點老的葉子都被她扔掉了。
“那你還瞎花錢買那些個花花綠綠的東西回來,一看就不是咱內地生產的,很貴的吧?也就咱姑爺好,不然就是給你座金山也給你敗光了,還有那些個青菜,你彆告訴我這些青菜都是不要錢的。”秦家老媽用手指點了點秦京茹的腦袋,心疼的說道。
“媽,我們老李家平時就是這麼吃的,沒毛病啊。”要是擱在以前,秦京茹還會覺得浪費,可現在,她絲毫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
“嘖嘖,這些你丟掉的綠菜要是喂豬,隻怕會遭天打雷劈的,作孽啊!”秦媽可舍不得丟掉這些老葉子,又依依不舍的把它們撿起來,繼續說道:“這些明明都可以吃的嘛,丟了多可惜,姑爺是個金貴人兒,這些我留著還可以炒著吃一餐。”
其實李旭東還真不是錦衣玉食的人,彆人能吃的他也能吃,隻是享受慣了,不太習慣而已。
午飯的時候嶽父還沒回來,老爺子陪著李旭東喝了杯酒,李旭東也就著酒勁詢問了近些年的糧食產量和國家關於統收的一些問題,得到的答案並不十分樂觀。家家戶戶都缺肉和蛋,有些一年到頭見不到一點葷腥,這還是在京畿附近,要是再邊遠一些,碰上一兩個酷吏,老百姓的日子隻怕會更難。
“老爺子,忍一忍吧,苦日子終究會過去的,貧窮也隻是暫時的。這裡算是京郊,等到政策好轉,經濟馬上就會發展起來的。”
李旭東能做的不多,隻能是安慰一兩句。嶽父到現在還沒回來,估計是有什麼事拖住了,這鄉下能有什麼事,無非就是為了自己。
唉,走到哪都是麻煩呐。
本想在秦家莊子住上一陣的李旭東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朝著秦京茹使個眼色,開口道:“京茹,要不咱們回吧?”
“好的,要不我們今兒就收拾收拾,明天上午咱們就住回南鑼巷去吧?那裡房子小些,待不住太多人。”秦京茹自然明白李旭東的意思。
秦媽覺得不太好意思,女兒女婿這麼長時間才回一次娘家,哪有吃一頓飯就走的道理,便挽留道:“姑爺,時間還早哩,晌午還沒到,你們咋現在就走啊?”
一日三餐那是城裡才有的生活,農村,尤其是北方的農村,一般都是吃兩餐。
秦京茹接過話頭說道:“媽,我們剛回來兩天,好些事情還沒理順,這還是抽空才回來的。等忙完了這段,我們再回來看你們。”
秦家爺爺揮了揮手說道:“下午天黑得早,早點回去也好,等你不忙的時候你再來,要是想過來住一陣子也行。”
果然,李旭東前腳出村子,秦老二後腳就回來了,身後還跟著幾個穿著中山裝的領導。
“唉,晚了一步,秦老二,你不是打包票說你不回來,你閨女不會走的嗎?”村裡的支書抱怨道。
“這可不怨我啊,我估摸著他們過來也得是晌午才吃飯,這麼早就走了,應該是有啥事才回去的吧?”秦老二聳了聳肩膀,很輕鬆的說道。女婿越是忙,才越證明他的地位高。自己就一農民,找自己和他說啥捐設備捐技術,自己說得著麼。
求人辦事兒,總得有個求人辦事的態度,這幫領導一個個都要自己幫忙,還啥好處沒有,女婿的錢就不是錢了?要他捐這捐那的,也不說給俺家孩子安排個工作,我憑啥幫你求咱家姑爺?
農民的見識不多,但該有的狡黠誰都有,真拿秦老二當傻子麼?
幾位中山裝要是早知道秦老二就這麼點要求,估計腸子都得悔青了。彆說安排一個工作,就是把秦家莊全安排上工作,又有多少人?弄回來一套大型設備,幾百、幾千上萬人都安置得下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世界上真正能做自己的,隻有兩種人,一種是真正的傻子,第二種就是擁有了一切,無欲無求之人。
能做到萬事不求人的又有幾個?行走於世間,就是行走於江湖,李旭東擺出一張無欲無求的麵孔,這就是他平時給自己披上的偽裝。現在他不在乎做不做自己了,也就真正獲得了自由,獲得了自在。
領導們有些氣惱,他們大多是工農乾部出身,看人的標準也不儘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