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京茹訂回來的材料來得很快,少量的鋼筋和水泥,剩下的就都是從南方采購的青竹。
李旭東原本打算溫室大棚全用鋼筋水泥和玻璃,再用風電和太陽能電池板技術提供熱能的,可秦京茹的話也說的不錯。
“爺,您彆總是想著一步到位,這一筆錢砸下來,您的大棚是建成了,可您讓彆的莊子如何效仿?再說了,還沒見到收益呢,您就投資這麼大,您不會以為咱們得蔬菜真能賣得上天價吧?”
“嗬嗬,我有些想當然了,那這裡就交給無忌了,等這裡完全鋪開了,再讓他回陝北去。琳琳得留下來,好不容易有個女娃娃在身邊,我可不想讓他跟著他那臭爸爸。”
李旭東還打算過完年之後,再在周邊的鄉裡走一走,看一看,做些調研,畢竟秦家莊子不能代表所有的鄉村。
從臘八節開始忙碌,時間一晃了臘月二十三,北方人家過小年的日子。秦家莊子的三個蔬菜大棚已經在張無忌的帶領下建立起來了,這兩天正忙著栽種蔬菜秧苗呢。
種子是李旭東剛到秦家莊的時候催生的,種子可不挑時節,隻要溫度濕度控製得好,大冬天發芽不算什麼稀罕事兒。
豆角、黃瓜、西紅柿,這是必種的,還有一些南方常見的小菜,能割一茬又長一茬的那種。吃了整個冬天蘿卜大白菜,誰都想換換口味。
小菜能趕上肉價錢,這是村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大家都盼望著這三個大鵬能看見收益。
大年二十八,村支書帶著公社領導來溫室大棚參觀,雖說大冬天出綠菜不算什麼太稀罕的事,但秦家莊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搗鼓出溫室大棚,自然是要受到表彰的。
“急啥,都急個啥!這些蔬菜還沒長成咧,年前是趕不上收割一批了,不過年後,不出十五,咱們應該就能收割一茬了。社員們,隻要大棚在咱們莊子裡,咱們就算多了三個下金蛋的母雞。等開了年,咱們再把飼養場和魚塘辦起來,農業不僅要學大寨,還得學我們秦家莊子!”大隊支書吧嗒了一口旱煙,大大咧咧的說道。
“嘖嘖,這小菜兒綠油油的,大冬天能讓四九城的居民吃上綠菜,這也是先進典型了。老秦呐,縣裡領導也得知了這件事,特意委托我過來看看,我看呐,今年的先進大隊非你們莫屬咯。”公社革委會主任率先開口道。
“嘿嘿,這都是咱們莊子上出了個好姑爺,一切都是他幫忙張羅的。”大隊書記可不敢貪功,一五一十的向主任彙報了事情的經過。
“好嘛!我們早就聽說過李旭東同誌了,他是大領導,還為莊子上的事情操心,是我們失職啊。老秦,你們要是成功了,明年咱們公社都向你們學習。”
秦家莊搞得好,那也隻是一個莊子,可要是整個公社都搞得好,又沒有什麼違規的地方,那就是整個公社領導的功勞了。
“是啊,老秦,這位李旭東同誌還在莊子裡嗎?我們都想見見這位奇人。”李旭東做過的事情還是通過一些渠道傳了出來,雖然沒得到領導的承認,但也沒見哪個領導否認。
“他啊,今晚應該就會回來了,這些天他都在咱們縣周邊的村裡做調研,就是想要探索一下新農村的建設問題。”大隊書記實話實說。
“嘖嘖,他這是真心為人民服務啊。”涉及到政策的事情,誰都不敢妄言。
可不管是老百姓還是基層乾部,誰是真心為老百姓考慮,誰是在禍害老百姓,大家的心裡都有一杆秤。
在鄉村調研了半個月,李旭東意識到農村的改建其實不算難事兒,真正為難的是企業的改造。
計劃經濟曾一度被認為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經濟標誌之一,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華夏的計劃經濟雖然曾一度為早期的經濟恢複和初步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時間的推進其弊端日漸明顯。
對國內經濟的控製達到驚人的程度,政府企業職責不分,無視價值規律與市場調節的作用;一切以計劃為綱,無法適應消費群體的需要,製約商品經濟的發展,成為華夏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生產商品的數量都在計劃之中,購買商品還需要相應的商品票,造成消費者即使有錢也難以買到需要的商品,錢的作用被削弱到了極致。
工農業生產與商品經營均為強製性的生產資料公有製,個人不得持有私有財產,一切勞動成就都會被均分,這導致生產者沒有興趣擴大生產,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勞動積極性。
隻依靠“大鍋飯”過生活,喪失了發展經濟的動力。
獎懲的力度不大,發個獎狀,上調一級工資就算是很大的獎勵了,極大的削弱了工人們參與技術改革的決心和熱心。
領導群體的思想僵化,一切以上級領導的要求為準繩,對待工作沒有付出足夠的熱情。大家都得過且過,缺乏主人翁的意識。
想要改變這一現狀,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就必須並存。為了不影響國有企業的改建,市場經濟又必須有限度的放開,絕對不能一下子盲目放開。
李旭東輕撫著額頭,唉,還是人才少了啊!
在李旭東看來,很多工廠領導其實是不合格的,說他們屍位素餐,不算準確,畢竟他們隻需要完成既定的計劃內任務就可以了。
如果自負盈虧,有魄力的領導肯定會裁員,可裁下去的人怎麼辦?外麵想要求職的群眾本就人滿為患,難道又要把他們推向農村?
難啊!
“爺,過年了,您還想這些問題乾啥?車到山前必有路,反正這爛攤子誰也解決不了,您提出問題就可以了。”秦京茹不滿的說道。
喜歡穿越1951請大家收藏:()穿越1951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