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曆三年春。
華夏君親至和部落迎娶新娘。
天門關。
成堆的賀禮被暫存於此,等待運往天府。
關外,各路諸侯雲集。
“君自北方來?”
“正是……為了參加婚禮,日夜兼程,走了近兩月。”
“君帶這麼多侍從是進不去的。”那問話的君主道,“自天門關至天府,有來往的馬車負責載人。”
那自北方來的君主四下看看,果見眾人都帶著一二隨從,也放了心。
“君自哪裡來?”北方君主搭話道。
“吾本就是南部諸侯!”
“那君何不隨迎親隊伍去往南嶽領地?”
被問話的南部君主麵露尷尬。
他不是不想去,是有些不夠資格。
華夏君親自下令,北上迎親隻為聯姻,不為示威。
就帶了五個君主陪同。
他們無一不是華夏血盟,與華夏族早就休戚與共。
“留在天府也好。”南部君主道,“聽說有技術公開,吾等正好有充足的時間探尋細節,不然匆忙來上一回,僅看個熱鬨,豈不便宜了其他諸侯?”
“君言甚是。”韋君聽罷點點頭。
數月前收到華夏請帖,他還滿心懷疑。
打聽相鄰幾個君主的動向,知他們都有意來華夏族,才召集使團。
一路南下,他才知道了諸多未知消息。
原來,炎皇早已失去天命,屢次征戰皆以失敗告終。
而能生產絲綢、瓷器的華夏族,與西、南聯姻,與東夷交好。
裁決糾紛、仁愛世人,頗有聖王遺風。
“吾等還是快些去天府吧。”柏君提醒道,“早在數日前就有君主到了。”
“是為了幫忙籌備婚禮嗎?”韋君問道。
“不!他們就是想吃華夏美食、飲華夏美酒……”
“啊?”
“去了就知道了!”
…
華夏族,天府。
因為諸侯幾乎所有的隨從,都被攔在天門關外。
即便諸侯雲集,天府依舊井井有條。
“這麼說彭地那些貴族反而占了大便宜?”
一處客館院落,幾個君主圍坐閒話。
“什麼彭地……現在要稱呼彭縣。”
“要說大便宜,那還確實一點不假。”
“就那幾個主動投誠的貴族,現在已經成了彭縣的官吏。”
“管著彭縣所有庶民,地位比先前還高!”
“啊?”有君主疑惑,“可吾聽說,彭地所有土地都要收回,分發庶民!”
“那貴族沒有土地,還是貴族嗎?”
“依君所言,有土地就是貴族?”
“君錯了,有土地也要有庶民!”
“天府地大,庶民就沒有不願意來天府的。”
“彭君身死,彭縣推行華夏律,律法又不許隨意阻攔庶民遷徙、流動,君猜猜會發生什麼?”
“貴族空有土地,卻沒人耕種……”
“正是如此!”
“華夏君不忍庶民受遷徙流離之苦,又體恤貴族獲取土地不易。”
“對於那些願意做官的,以官職換土地;不願做官的給予絲綢、瓷器,用作交易。”
“……其實華夏君完全可以殺了他們,奪走土地,可偏偏沒有。”
幾個君主聊的熱火朝天。
完全沒有對彭君的惋惜,隻有對華夏君的欽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