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上海,天色如墨,陰雲密布。上海,這座曾繁榮熱鬨的城市,如今卻籠罩在一片壓抑的陰霾之中。街頭巷尾,到處是杜月笙、黃金榮的青紅幫和國字號特務們的身影,他們如同黑暗中的幽靈,肆無忌憚地抓捕、殺戮,給這座城市帶來了無儘的恐懼。
無論是總工會會所,還是各區工人糾察隊駐所,都在這場血腥的風暴中難以幸免。連同洋行裡的華外國軍警也成為這場人間地獄的幫凶,他們毫不留情地搜捕著中共和工人,手中抓著的數字超過一千人。這些被捕者被交給蔣司令的軍警後,命運無疑已被判定——槍斃、活埋、斬首,手段之殘酷令人發指。
王至誠站在窗前,俯視上海血流成河的慘象,深感無奈。他是一名年輕的知識分子,曾滿懷激情地投身於革命事業,如今卻見證著昔日的戰友們轉瞬間反目成仇,令人心寒。他的心中,不禁泛起深深的焦慮:“蔣司令於四月十二日一手製造的反革命事變越演越烈,我該如何阻止這場悲劇的繼續?”
“我該去找誰來乾預這一切?”王至誠在心中默念,去請共字號領袖——陳獨秀、毛潤之、瞿秋白、周恩來等,和蔣司令談判,豈不是一場鴻門宴?再者,去找那些支持共字號的文藝工作者,比如如胡適、茅盾,恐怕也隻是自投羅網……
王至誠反複掂量著怎麼辦?該去找誰?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個身影,他又想到了國字號內的那些重要人物:於右任、蔡元培、吳稚暉等人來調解。然而,看當前形勢的發展,漸漸意識到這些人並非他想象中的良善,而是自身難保,甚至充當了“清黨”的幫凶。
蔡元培,一個曾在中國教育界具有崇高威望的人,也是王至誠心中的偶像,他曾倡導“兼蓄並容”的教育理念,為北大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聘請了無數傑出的人才。而如今的蔡元培卻成了反革命大屠殺的總設計師。在王至誠的腦海裡漸漸被清除掉。
吳稚暉是一個有思想、有見地的文人,曾對慈禧、汪精衛等人毫不留情,而如今卻在曆史的洪流中迷失了方向,成為反革命的幫凶。
“我必須采取行動,阻止這一切。”王至誠的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他決定出麵調停國共雙方進行一次談判,然而,這種想法似乎顯得過於天真。在他看來,麵對蔣司令的強大兵力,自己顯得如此渺小。
“或許,我能做的是寫一篇文章,揭露蔣司令的罪行。”他心中默念,便提起了毛筆,準備開始書寫。然而,在筆尖落下的那一瞬間,他停住了腳步,陷入了沉思陳獨秀、毛潤之、魯迅、胡適等人又將何去何從?王至誠感到一陣無力感襲來。
王至誠立刻寫了一封信,希望通過顧順章、陳賡等特科人員將消息和請求傳遞給李璜。他的手在紙上遊走,字跡雖顯得有些急促,卻充滿了力量與決心。
王至誠心如火焚,思緒如潮水般湧動,必須尋找幾個國共之外的人士,與蔣司令進行直接的談判。他想到了厲麟似和王光祈,但他們都在遠在德國啊,王至誠的心中略感失落。很快又想到了李璜,這位在上海青年黨中頗具影響力的人物,或許能成為他與蔣司令之間的橋梁。
李璜,一個在年輕一代中頗有聲望的名士,或許能成為調解的契機。他決定迅速行動,找到李璜,尋求與蔣司令談判的可能性。王至誠的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儘管前路漫漫,但他知道,唯有行動才是拯救未來的機會。
正當他心中構思著如何與李璜接觸時,窗外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他的思緒。王至誠急忙走到窗邊,透過玻璃,看到幾個身穿軍服的人在街道上四處張望,似乎是在搜捕什麼。
“難道又有新一輪的抓捕行動?”王至誠的內心一緊,臉色變得蒼白。他意識到,時間已經不多了,自己必須儘快行動,才能在這場血雨腥風中,挽救那些無辜的生命。
他迅速整理了一下思緒,決定馬上出門,尋找李璜的蹤跡。他的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或許在這片迷霧中,依然有一絲光明等待著他去追尋。
外麵的雨小了,街道上仍陰沉沉的。王至誠深吸一口氣,準備邁出這一步。就在他轉身準備離開時,隱約聽到後麵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像是重重的心跳在他耳邊響起。他加快了腳步,幾個身穿軍裝的人影在街道上快速行進,神情緊張而焦急。
“他們在找誰?”直覺告訴他,難道他們已經嗅到了自己可能的行動?想到這裡,他冷汗直冒,手心在微微出汗。
快速思索片刻後,王至誠意識到自己必須儘快行動。他走到門口,緩緩打開,心中默念著:“不能被他們抓住,李璜的線索必須找到。”他小心翼翼地走出房門,儘量避免發出聲音,心中暗自祈禱,他們不要注意到他。
然而,王至誠剛走出了小巷,身後突然傳來了幾句嘈雜的對話。“快!就往這邊去!”其中一個聲音似乎在指揮著其他人,王至誠的心跳加速,感覺自己像是獵物,被逼入了絕境。
“我必須得快點。”王至誠低聲自語,加快腳步,向人流密集的街道奔去。他知道,越是靠近人多的地方,越有可能躲避追捕者。
王至誠走過一個個小攤販,心中不斷盤算著下一步的計劃,試圖記住李璜的藏身之處。
然而,王至誠並不知道,這一切的行動,正是一個更大陰謀的開端。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誰能真正掌控命運?王至誠能否在即將來臨的暴風雨中,找到一條出路?
喜歡文化英雄聯盟請大家收藏:()文化英雄聯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