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的夜晚,王至誠在經曆了無儘的酷刑後,被轉移到了條件稍微好一點的牢房。王至誠身體滿是傷痕,疲憊不堪,他幾乎無法再承受更多的折磨。
“先生!你醒醒!”一個急促的呼喊聲把他喚醒。王至誠半睜著紅腫的眼睛,看到一個衣衫襤褸、滿身血跡和油漬的青年,顯得既狼狽又無助,宛如一個被迫做粗活的廚師。
王至誠心中暗自思索,難道敵人把他放進陳延年的牢房,是因為獄警的失誤,還是另有其意?
青年苦笑著說道,神情中透著一絲無奈與憤懣,他察覺了一下牢門口,輕輕地說道:“我被捕時穿著短褲,腰間係著草繩,就是一位乾粗活的工人,他們未查明我的身份,就關這裡了。”
“你是誰?”王至誠好奇地問,心中湧起一絲希望,或許這個人能夠幫助他。
青年抓過王至誠的手,用手指在王至誠的掌心裡,寫著:陳獨秀長子,陳延年。青年非常自豪地看著王至誠,儘管他身處囹圄,字體鏗鏘有力,透著一股堅定的信念。
王至誠一愣,難以置信地望著麵前的青年,心中波瀾起伏。躺在身邊的,竟然是這位在曆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革命者——陳獨秀的兒子。在蔣司令一手製造的“四一二”反革命事變中,麵對右翼派的壓迫,陳獨秀選擇了隱忍與妥協,卻沒有想到他的兒子也被關押在這陰暗的牢房中。
“你父親……他……”王至誠的聲音有些顫抖,難以自已。他的腦海中閃過無數個瞬間,那些關於革命、關於理想、關於未來的美好憧憬,竟在這一刻變得如此脆弱。
“不要為我父親擔心,”陳延年打斷了王至誠的思緒,語氣中透出了幾分堅定,“他為信仰付出了一切,儘管身在逆境,但他從未放棄過對理想的追求。”
王至誠無奈地搖了搖頭,心中卻滿是歎息。陳獨秀的理想與信念在波瀾壯闊的曆史洪流中顯得愈加蒼白,而他的兒子,如今也被卷入了這場無情的風暴。王至誠突然想起,如果當初共字號手中有自己的武裝,能夠聽進去周恩來等革命者的良言相勸,或許就不會在曆史的轉折點上失去太多的機會。
“可是現實沒有那麼多‘如果’。”他喃喃自語,心中的無力感愈發加深。
“過去的已成往事,”陳延年目光堅定,似乎能洞察王至誠心中的煩惱,“我們不能沉溺於過去的遺憾,而是要在這條道路上繼續前行。即使身處黑暗,也要用自己的光芒照亮前方。”
“你說的對,”王至誠感受到陳延年身上那股不可動搖的力量,心中湧起一股勇氣,“我們不能讓這些黑暗吞噬我們的理想!”
陳延年又說:“我從父親那裡早就聽說你從東北帝國大學回國,我還以為你北京拜見李大釗,沒想到你來到上海,就重新拾起沒有多大結國的收回教育主權的擔子,被誤認為共字號吧。”
王至誠點了點頭,說:“我就是一位文學、書畫愛好者罷了,政治,我不感興趣。他們卻抓了我。”
陳延年說:“民族有了信仰,國家才有希望;人民有了信仰,乾工作才有力量啊!”
王至誠說:“現在,我加盟共字號的話,能信嗎?”
陳延年點了點頭,然後大聲說:“其實作為一個無黨派人士實施文化救國,對自己和組織都安全一些。但不能沒有國家意識。”
在這個陰冷的牢房中,兩個年輕的革命者的決心在交彙,一種無形的信仰將他們緊緊聯係在一起。儘管命運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他們都深知,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是值得為之奮鬥的,無論前路多麼艱難險阻,他們都將以無畏的姿態迎接挑戰。
陳延年的身軀雖顯得瘦弱,卻散發出一種不屈的氣場,似乎無論身處何境都能保持尊嚴和勇氣。
“我記得你,”王至誠終於反應過來,語氣中帶著敬意,“你在中共早期為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可敵人為何要把你放進這裡?”
陳延年微微歎息,眼中閃過一絲憂慮。輕聲回答:“他們以為我是被雇來燒飯的廚師,但敵特早晚不會放過我,我已做好就義的準備。”
王至誠感到一陣震撼,心中對於陳延年的崇敬愈發加深。儘管身陷囹圄,陳延年依然保持著堅定的信念與無畏的氣節,散發著一股令人敬仰的光芒。
“我剛剛接任中共江浙區委書記,之後轉赴上海。在組織和浙江省政府秘書長陳布雷等人的幫助下,我安全脫離了‘四一二’的追捕,但在6月26日,我和一位戰友恢複和重建黨組織時,結果遭到國字號軍警的逮捕。”陳延年一邊回憶,一邊用堅定的眼神直視王至誠,“我無論如何都不會背叛自己的信仰。”
“那你的身份如果暴露,他們還會讓你活下去嗎?”王至誠關切地問,內心的恐懼與憂慮交織。
“能,隻要交出上海中共組織的秘密。但我選擇了信仰,寧可拋頭顱,灑熱血,絕不會出賣戰友和組織。”陳延年堅定地說,聲音中透出一股鏗鏘的豪情,仿佛在宣告他的決心。
這一刻,王至誠心中暗自思索。他緊抱著書畫包,意識到那份暗藏花名冊的《蘭亭序》或許就是中共組織的秘密。如果敵人抓住了張景城,自己也許就能逃出生天,但這怎麼可能呢?
陳延年慷慨地說:“‘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譚公臨刑之前抒發的絕唱。我等arxiseninis之信念,勝過‘戊戌六君子’也。”
“我明白了,”王至誠沉聲道,“在這個動蕩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為信仰而戰。”
陳延年微微點頭,目光如炬,流露出對未來的堅定信念:“我們不能放棄希望,無論怎樣,信念總會帶來希望。我們是革命者,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
此時,王至誠被陳延年的精神所感染,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即便身處絕境,他也願意為信念而戰。而此時,陳延年並未想到,和他一起在上海不顧危險、積極開展鬥爭的那位戰友趙世炎,已經在幾天後,被叛徒出賣,送入了同樣的龍華監獄。
在這個旋渦般的曆史瞬間,陳延年與王至誠,他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代表著無數為理想而奮鬥的年輕生命。他們的故事在這個搖曳不定的時代中,猶如星星之火,驅散黑暗,燃起希望的曙光。
喜歡文化英雄聯盟請大家收藏:()文化英雄聯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