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誠聽說“東大”來了一位才貌雙全的小姑娘,便端著飯菜走了進來。王至誠、馮庸待蕭紅宛如一家人,忙著擺放飯菜。
蕭紅看起來餓得不輕,一袋煙的功夫,一個饅頭和一碗西紅柿雞蛋湯便被她消滅得一乾二淨。
“廬隱,你們認識嗎?”蕭紅放下碗筷,抬頭問道,眼神中流露出對這位作家的好奇。
王至誠微笑地介紹:“廬隱,1898年生,原名黃淑儀,又名黃英,來自福建省閩侯縣南嶼鄉。五四時期著名的作家,與冰心、林徽因齊名,被稱為‘福州三大才女’。她是中國現代女作家之一。”
蕭紅補充道:“廬隱在福州寫了《寄天涯一孤鴻》,《秋風秋雨》和《靈海潮汐》等短篇和散文,還出版第一個短篇小說集《海濱故人》。”她的臉上洋溢著對文學的熱愛。
馮庸插話問道:“你對廬隱的情感了解多少?”
接下來的故事讓蕭紅沉浸其中:“廬隱在舅父家裡認識了一位表親林鴻俊。然而,隨著大學期間五四運動的新思潮的湧入,她擔心婚後的生活會因道不同而毀了她的一生,於是主動提出解除婚約。”
王至誠點頭,說道:“我讀過廬隱的一些作品,沒想到她背後有這樣的愛情故事,真是小看了這位‘婚外戀’的作家。”
蕭紅繼續道:“而今年,30歲的廬隱則結識了比她小九歲的清華大學的學生——一位樂天派的青年詩人李唯建。”
王至誠的臉上閃過一絲不讚同:“廬隱,這可是在隱去廬山真麵目啊!東北大學的學生可未必能接受這樣的愛情觀。”
蕭紅察覺到王至誠的不悅,連忙轉移話題:“那冰心呢?”
王至誠想起了1919年8月《晨報》上署名“冰心”的小說--《兩個家庭》,以及她在美國讀書期間將旅途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他問道:“你是說‘一片冰心在玉壺’的那個冰心?”
“沒錯。”蕭紅的眼睛亮了起來,“去年,冰心獲得美國波士頓威爾斯利學院攻讀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係任教。”
王至誠補充道:“據我了解,冰心這次回國是和吳文藻結婚,婚後她將丈夫帶到歐美遊學,還將去日本、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德國、蘇聯等地進行訪問。”
蕭紅懇切地請求:“請張校長親自去攔截,務必在動身前將他們請到東北大學來做文學院的教授!”
馮庸搖頭說道:“前幾日,我和少帥謀麵,向他提到過,可是少帥說林徽因曾邀請過,沒希望。”
“那就去請謝冰瑩啊!而非謝婉瑩,是冰心。”蕭紅說道,滿臉堅定。
王至誠替蕭紅解釋:“謝冰瑩在謝婉瑩、蘇雪林、馮沅君等‘五四’時期崛起的女作家中,她是小妹妹。而在這些作家中,她被稱為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女兵作家。她的人生和創作道路,與中國命運緊密相連的一位。”
蕭紅讚賞道:“王先生博覽群書,對年輕才女甚是了解。”
王至誠繼續道:“謝冰瑩原名謝鳴崗。為了進一所軍事政治學校,毅然脫去心愛的紅裝,穿上灰色戎裝,開始了陌生而緊張的軍事生涯。從那天起,她正式使用‘謝冰瑩’這個名字,立誓在‘兵營’裡鍛煉成長。怎麼會來東北大學教文學呢?”
蕭紅將飯碗往裡一推,亭亭玉立地站起來,神情堅定:“王先生,你就是她肚子裡的蛔蟲!她怎麼想,你又怎麼知道?”
馮庸拽了拽王至誠的褲子,開玩笑地說:“你是冰瑩肚子裡的蛔蟲,喜歡人家了?”
“隻能是婚外戀了。”蕭紅用王至誠對廬隱的評價,開著玩笑。
馮庸說道:“剛才小妹提到蘇雪林和馮沅君,介紹一下吧!”
蕭紅坐下,麵露尷尬:“馮沅君太忙了,清華大學的研究院畢業後,忙著和陸侃如談戀愛,東北大學,她是不會來的!”
馮庸說:“那我重點談一下蘇雪林姐。”
王至誠不假思索地替她說:“蘇雪林算是優秀的散文作者。她在大書法家吳稚暉創辦的學院裡學習文學、繪畫,回國後,同從未謀麵的五金商人的兒子張寶齡完婚,但沒過幾年便分手了。現在滬江大學還是東吳大學教書?”
“滬江大學。”蕭紅回應道,“一次北新書局的老板李小峰設宴,答謝在他書店裡出過書的人,其中就有蘇雪林和魯迅。能請到蘇雪林的,恐怕隻有魯迅先生了。”
“聽說丁玲也曾拜過魯迅先生。”王至誠的言下之意是,丁玲也可以請過來。
蕭紅接著講述:“丁玲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係,來到了北京,結識了青年編輯胡也頻。忽聞親弟弟夭折,她痛苦地離開北京,返回湖南老家。胡也頻居然借了錢追到湖南,蓬頭垢麵地出現在丁玲母女麵前,丁玲緊閉的愛情大門終於被打開。”
“你覺得她們誰可以來東北大學?”馮庸放下手中的報紙,關心地問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蕭紅認真思索後說道:“蘇雪林和丁玲雖然婚姻不幸,但她們的事業乾得風生水起,不可能來東北大學。”
“淩叔華呢?”王至誠想起了淩淑華。“她是‘高門巨族的精魂’,1900年生於文化古城北京的一個仕宦與書畫世家。待到妙齡,見過印度詩人泰戈爾,嫁給大才子陳西瑩,與徐誌摩、胡適等人成為密友。她的文學創作和繪畫成就,被稱為‘珞珈林山三個文學朋友’,又稱‘珞珈山三傑’。”
蕭紅分析道:“淩叔華和謝冰心同為1900年生人,五四新文學的女作家,北京大學的同學。她們之間有著很真誠的交往。如果蘇雪林請到,冰心即會到。要冰心來,還需要林徽因姐。”
馮庸看著王至誠,征求他的意見:“看來要請梁思誠兄幫忙了!”
王至誠直接拒絕:“淩淑華來與不來,不在梁思成,也不是林徽因。”
“誰?”蕭紅和馮庸幾乎同時問道,眼中閃爍著疑惑。
“她的丈夫陳源。”王至誠進一步說明,“陳源借表舅吳稚暉之力,先是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回國後,又在胡適的支持下,與徐誌摩、王世傑等共創《現代評論》,主編其中的《閒話》專欄,與魯迅結怨,多次爆發筆戰。去年陳源與淩叔華結婚後,擁蔣反共。”
馮庸皺眉道:“擁蔣反共的人,我們最好不要請到東大來吧,免得給張漢卿添麻煩。”
王至誠停下手中的筆:“丁玲、廬隱、蘇雪林等,大都是魯迅先生的學生,如果請到魯迅,一切迎刃而解。”
是的,沒有魯迅先生為荊棘滿地的青年們開路,蕭紅、丁玲、王映霞等青年作家就不可能衝出牢籠走進文壇。魯迅是中國青年作家之父,他為建立我國現代文學隊伍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喜歡文化英雄聯盟請大家收藏:()文化英雄聯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