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至誠攙扶著張學良走進了張校長辦公室,王至誠心中盤算著,該怎樣告訴張學良自己即將離開的決定。
張學良誠懇地邀請王至誠:“您當曆史老師,曆史是東北大學教育係的重點學科。”曆史是文學院的重要學科,而文學院又是東大的重點學院,可見張學良對王至誠的信任和器重。
王至誠思索片刻,搖了搖頭,坦誠地說:“我對曆史學科並不感興趣。”
張學良一愣,腦海中迅速閃過王至誠的特長,意識到他的書畫背景。他畢業於北京藝術專科學校,背景顯赫,便果斷改變了主意:“那就曆史加美術吧。還可以在美術課上多教教書法,特彆是書聖的《蘭亭序》。”
“我有一個問題不明。”王至誠皺眉思索,沉吟片刻後問道,“那為什麼不能單獨設立毛筆寫字課呢?”
張學良點頭:“或許與魯迅、胡適、陳獨秀等人反對文言文和廢除漢字的主張有關。”
原來如此!王至誠想了想:“他們反對文言,並沒有要廢除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明,隻是不提倡現代文言文;他們要廢除漢字,提倡拚音化,並沒有想要打倒毛筆字和書寫的人。相反,連魯迅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用漂亮的毛筆字完成。”
“我們的東北大學需要您這樣的書家。你可以選一二個班級試教,或者從文學院辦一個書畫輔導班。”張學良終於同意了。
儘管如此,王至誠心裡還是不太滿意。他認為東北大學單靠他一人不可能開好書畫專業。他希望更多的書畫家能夠加盟,推動書畫藝術的發展。
經過一番思考,王至誠向張學良推薦:“民國四大家有吳稚暉、胡漢民、於右任、譚延闓;曾熙在書畫界名聲顯赫,與李瑞清並稱‘南曾北李’,與吳昌碩、李瑞清、黃賓虹並稱‘海上四妖’,與李瑞清、沈曾植、吳昌碩並稱‘民初四家’。趙鐵山被譽為‘南吳北趙’、‘華北第一支名筆’……”
“稍等。”張學良取來筆和紙,“至誠,您繼續……”
王至誠接著說道:“林散之被譽為草聖,其草書被稱作‘林體’;鄧散木有‘北齊南鄧’之譽;呂鳳子與齊白石、徐悲鴻齊名;楊仲子和齊白石在篆刻上齊名,被稱為‘以占卜文字入印的第一人’;陸維釗獨創‘陸維釗體’。鬼穀子和於右任有‘南沈北於’之稱;高樂山有‘三秦章草一枝筆’之譽。”
張學良開始記錄一些關鍵詞,後來隻能隨意記下名字。
“還有拜齊白石為師學國畫的李苦禪,被西方藝壇讚為‘東方之筆’的張大千,擅長山水的傅抱石,周恩來的同學吳玉如;還有國學大師胡小石,白龍山人王一亭,書畫雙璧的謝瑞階。據說,還有儒雅過人、珍藏著《蘭亭序》真跡的黃炎培。”王至誠繼續說道。
王至誠見張學良興致正濃,又補充了許多青年書法家:“還有後來者居上,如白蕉,王遐舉,舒同,武中奇、來楚生,沙孟海、潘伯鷹;趙樸初,高二適,王蘧常……”
張學良聽到這兒,眉頭微皺:“這白蕉……”
“我明白您的意思,您是說白蕉還算不上書法名家。”王至誠解釋道:“民國時期對白蕉的偏見讓他有些不滿。雖然沈尹默、白蕉等帖學巨擘在當時奔走呼號,但由於國家動蕩,民眾需要革命和變強。善於涉險的鮮卑人所創立的‘北邙體’正能給當時的書家帶來拚搏進取的‘精神食糧’。李瑞清、康有為、梁其超、孫中山、曾熙、吳如玉等書家中有許多人都以魏碑成名。白蕉的觀點並不代表整個書法界的真實情況。”
“如果沒有碑與帖之爭,白蕉應當得以名家之位。”張學良對白蕉的評價逐漸提高。
“應該加上‘東北虎’之子張漢卿。”這時,梁思誠走了進來。
“我們隻是塗鴉而已,大學課堂是大雅之地。”張學良微微一笑,他希望能找到合適的書畫家加入東北大學,而不是名氣過於突出的大家。
梁思誠坐下,倒了一杯水,隨意說道:“林森年初被選為國民政府委員,目前正在準備立法院副院長的競選;馬公愚忙著與鄭曼青、馬孟容等人共同創辦中國藝術專科學校;林風眠正在籌備我國第一所高等藝術學府——國立藝術學院,並有望擔任首任院長。”
接著說道:“潘天壽今年定居杭州,任西湖藝術院教授;劉開渠則擔任國立藝術院圖書館主任兼西畫助教,目前留學法國,入讀巴黎高等藝術學校學習雕塑。”
梁思成放下茶杯,說道:“張鳳翽曾創辦西北大學,因懂軍事且有威信,在軍政當局職位較高。汪日章在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學習,需要明年畢業。不過,這些人多在政府要職,或者在大學教書,或在外留學,想請他們加盟東北大學並不現實。”
王至誠無奈地搖頭,沒想到梁思誠對在東北大學設立書畫科並不看好。
“現在,就您至誠了。”張學良突然轉向王至誠,目光堅定,“可以讓靖堯等做學生的輔導老師,把書畫開起來。我就要辦成一所全國性的書畫大學,把全國喜歡書畫的學生都吸引過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至誠心裡一動,想起了張學良在書畫界的兩位朋友,便推薦道:“張伯英,著名畫家齊白石的老師。他與海內名家如康有為、梁其超、於右任、齊白石等交往密切,以精於品鑒金石書畫聞名於京津。弘一法師是一位傳奇人物,讓他來東北大學,也算找到棲身之所。”
“這不行!”張學良立刻反對,顯然他對此有顧慮,“張伯英畢竟年事已高;弘一法師畢竟是僧人,讓一個僧人來學校搞一兩次輔導尚可,但要做教授恐怕會引起外人的笑話。”
王至誠想到了東北大學首任校長王永江,他說:“老校長王永江是一位臨摹或研究《蘭亭序》的高手,他為我們在東北大學對王羲之及《蘭亭序》的研究打下了基礎。有了這個文化底蘊,我們在此基礎上組織王羲之《蘭亭序》研究會,開幾節課可以,但設立一個書畫科尚不成熟。”
“嫂嫂留學初是建築,後來是美術吧。”張學良望著梁思誠,心中忽然浮現出林徽因的身影,暗想:王至誠雖然是書畫家、鑒賞家和收藏家,但他的心思好像不在教育,好像在更廣闊的文化藝術。今日答應王至誠創辦書畫班和《蘭亭序》暨王羲之書法研究會,還需要林徽因暗中幫助。
“王先生,外麵一位趙先生請你!”靖堯的聲音打斷了他們的討論,王至誠借此機會與張學良告辭。
喜歡文化英雄聯盟請大家收藏:()文化英雄聯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