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我覺得你要參加這個展覽會。”林徽因微笑著望著王至誠,希望他能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
“全國的畫展可不是那麼容易。”王至誠語氣中透出一絲猶豫,“我剛才說過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還要有足夠的資金做後盾。”
“大學院出麵主辦全國美展,資金也從一萬元上升為二萬元。”林徽因繼續講解。
“二萬啊?這可能嗎?”王至誠麵露疑惑。
“我問過徐誌摩,他笑著說,‘二萬元有極重大之困難,然整百千萬之軍費又如何……’關於資金的落實,徐誌摩的話語中可以看出,政府應該信守諾言,資金在展覽開幕前到位。”
“那麼,參與者又如何呢?”王至誠問道,眉頭微皺。
“發起者首推蔡元培和劉海粟。”林徽因認真地說,“早在1925年八月十八日,中華教育改進社年會美育組會議上,就組建了十七人的‘全國美術展覽會委員會’。”
王至誠思索片刻,接著說道:“這份名單中,發起者都是中華教育改進社的成員,正是主辦機構原因使然。他們多數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教員,是蔡元培‘美育’教育理論的實踐者。籌備期中,劉海粟和林風眠是主要的統籌工作者,楊杏佛也成為重要參與者。”
林徽因點頭表示讚同:“林風眠任審查委員會主任,高樂宜擔任征集組主任,孫伏園為出版宣傳組主任。這份名單會不斷進行調整。”
“孫伏園除了‘征集’外,還以‘約展’方式向圈內重要藝術家預約作品,這樣能保證展品的總體質量。”王至誠肯定組委會的工作,但心中仍有擔憂:“即使如此,成功的可能性也有限,畢竟全國能寫字的不少,但繪畫大家不多。”
林徽因接著舉例:“我估計參與的藝術家中,會有河北省教育廳廳長沈尹默、國民政府立法院長胡漢民、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南京中央大學的徐悲鴻、吳作人等。”
王至誠接著說:“還有倡導‘書畫同源’的老書法家曾熙,南陸北李的陸儼少、李可染,江西省立第一師範的傅抱石,廣州美術專科學校的黃君璧,上海還有趙少昂、葉淺予、於右任等。”
“唐駝,好像……”林徽因好奇地問。
“就是設計萬民傘的書法家。”章士釗插嘴。
王至誠簡單介紹:“20年代末的一天,藍天白雲,銀鷹盤旋在上海的上空,突然撒出了萬千色彩斑斕的降落傘,引起萬人駐足仰望。這一空前傑作的創意和實施者正是書壇奇才唐駝。”
“北京也不亞於上海,有北京師範大學的趙望雲、北京音樂學院的楊仲子,還有避開張宗昌的丁佛言。”林徽因補充。
“還有我的母校北京藝術專科學校的齊白石、李苦禪。”王至誠自豪地說道。
“劉海粟不在北京。”章士釗插了一句,繼續看他的報紙。
王至誠突然想起劉海粟,“在蔡元培先生的幫助下,他帶著妻子張韻士和長子劉虎,乘坐司克芬斯號抵達法國,開始了向往已久的旅歐生活。”
王至誠激動地說道:“我們不妨去函讓他幫忙,還有顏文梁、潘天壽等人,讓他們通過歐美同學會、日本同學會,把留學在外的文學、戲曲、書畫等專長的,都發函邀請。”他的思路似乎變得更加清晰。
“還有西泠印社、宣南畫社等書畫社團的成員,參加上海全國第一次美展的書畫家儘量邀請到,說不定能意外發現《蘭亭序》的摹本。”
林徽因回應道:“寫《蘭亭序》的書法大家,一個是白蕉,另一個是弘一法師,如今雲遊四海。”
王至誠自信地說:“不要失望,沈尹默、於右任、馬一浮等大家的參與也會為展覽增光添彩。”
“‘巾幗不讓須眉’,民國才女不負盛名,參加的一定不少。”林徽因說,“廖仲愷的革命伴侶何香凝憤然與蔣司令決絕,宋慶齡離滬赴法,丘堤赴日考察,沈尹默的夫人褚保權,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徐誌摩的夫人陸小曼等人都可能參與。”
王至誠眼中流露出激動的神色:“赴上海從黃賓虹學畫山水的林散之,上海昌明美術專科學校學習的陶博吾,拜齊白石為師的王雪濤,還有一些年輕學生。”
林徽因感歎:“東北大學除了林教授之外,有幾個專業的啊?”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章士釗放下報紙,笑著說,“張校長和趙四小姐的字都不同凡響,林教授的畫也是數一數二的啊!”
“我想章教授的字可以和王教授媲美,東北大學好多地方有章教授的墨跡。”林徽因說。
“論詩文,我章某還算湊合,書法不能和王教授比。”章士釗笑著說,顯得謙虛。
王至誠則說:“好多文學界的作家、詩人本身就是書法家,比如魯迅,現在在照顧他剛出生的兒子海嬰;沈從文在任教期間愛上了女學生張兆和。”
林徽因忍俊不禁,想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至誠繼續說:“能寫繪畫的文學界也不少,比如武漢大學的聞一多、北大的胡適、太陽社的鬱達夫、新月派的徐誌摩,甚至還有從法國留學回國的巴金。”
“‘珞珈三傑’淩淑華、蘇雪林、袁昌英,‘福州三大才女’冰心、林徽因、廬隱……”林徽因列舉道,“她們也多是能寫會畫的才女。”
章士釗說:“去年年底,大學院並入教育部,全國美展工作已被轉交,最近又出現新一輪變動,全國美展的時間可能推遲到三、四月份。因此,東北大學如果參加,還有一段準備的時間。”
“我們當然要參加了,不僅老師,而且學生,都要鼓勵參加。”王至誠堅定地說。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失敗,時局對舉辦全國性的畫展確實不易。”章士釗沉重地說。
“再困難也要參加,即使全國畫展不成,我們在東北大學也要搞一次全國性的。”王至誠的態度非常堅定,眼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
“徐悲鴻的同學潘玉良,從巴黎國立美術學院畢業歸國後,將就任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係主任。想把她邀請到東北大學來,但不知道聯係的方法。”林徽因非常支持王至誠的想法。
“我有辦法。”王至誠心裡一動,想到了李苦禪。
在這個充滿希望與挑戰的畫展前夕,王至誠和林徽因的對話不僅體現了他們對藝術的熱愛,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動蕩與變遷。無論前方的道路多麼艱難,他們都有勇氣去追尋夢想,為中華文化的複興而奮鬥。
喜歡文化英雄聯盟請大家收藏:()文化英雄聯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