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大規模武裝衝突從1929年10月中旬開始,持續近兩個月。這場戰爭將東北的命運緊緊鎖在了曆史的旋渦之中,東線和西線兩個戰場如同兩條巨龍,交錯盤旋,緊張而又激烈。
清晨的陽光透過薄霧,映照在靜謐的江麵上,卻無法掩蓋即將來臨的血雨腥風。
東線的戰鬥主要發生在黑龍江與鬆花江的彙合處,特彆是同江、富錦和密山地區。而西線則在內蒙古的滿洲裡和海拉爾地區展開,狂風卷起沙塵,似乎預示著戰爭的狂潮即將吞噬一切。
此時,馮庸的義勇隊,正如一把銳利的利劍,在這場衝突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臨出征前,馮庸站在學生隊伍前,目光如炬,聲音鏗鏘,他的錚錚誓言回蕩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自八月以來,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張學良動員東北軍六萬人,組成‘防俄軍’。此次行動,不僅是對俄國人屈服的宣示,也是對日本人的警告。我們義勇隊要讓他們看到東北人民誓死保家衛國的決心!”
張景城站在人群中,臉龐在陽光下顯得剛毅而堅定。激情在他的血液中沸騰,他知道馮庸不僅是在激勵隊伍,更是在點燃每個人心中的火焰。
張景城的心臟怦怦直跳,思緒飄向了那片曾經被戰火洗禮過的土地,那裡埋藏著太多的曆史與榮耀。他暗暗發誓,要在這場戰爭中,為家鄉和同胞們而戰。
“此次行動是我們馮庸大學義勇隊第一次上戰場。”馮庸的聲音愈發洪亮,“我們從七百師生中挑選出二百精乾,裝備捷克式步槍、機槍、毛瑟手槍等武器,力求將我們的隊伍打造成一支優於東北軍的勁旅。而我決定帶上疾風號飛機,迎戰敵人!”
張景城聽到“疾風號”這個名字時,心中一震,那是一架象征著勇氣與希望的飛機,能夠在高空中俯瞰整個戰場,帶來戰鬥的優勢。他幻想著自己駕駛著這架飛機,俯瞰那片遼闊的土地,感受那一刻的榮耀與責任。
與此同時,王至誠得知馮庸的義勇隊已準備參戰,心中警覺。接到的情報顯示,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正在籌備對滿洲的侵略計劃,二人正密謀組織“南滿遼西參謀旅行”,意圖以武力占領滿蒙。
王至誠心中一緊,感覺到了一種緊迫感,這樣的衝突無疑將加劇地區的動蕩,甚至改變整個東北的未來。
為了獲得最真實的報道材料,王至誠來到義勇隊隊部,當張景城從義勇隊回來,與王至誠再次見麵時,雙方的氣氛顯得格外沉重。王至誠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保持鎮定,但眼中的擔憂流露無遺:“張學良和馮庸出兵的情況如何?”
張景城低聲回答,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安:“張漢卿出兵並不理想,馮庸的義勇隊在撤退時有許多學生失蹤。”這些字句如同重錘,擊打在王至誠的心上,他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與責任,仿佛整個命運都在他的手中。
張景城的眼神閃爍,似乎有外人偷聽,他用暗號提示王至誠。為了緩和緊張的氣氛,王至誠迅速轉移了話題:“今年的全國美術展覽會如何?”
張景城的臉上浮現出一抹喜色,仿佛在這陰霾之中找到了一絲光亮:“中外觀眾近十萬,展出品種繁多,教育部部長蔣夢麟任會長,眾多藝術家參與其中。”他滔滔不絕,仿佛在藝術的世界中暫時忘卻了戰火的威脅。
王至誠看到張景城臉色變化的一瞬間,仿佛藝術的美好與戰爭的殘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令人心生向往。
王至誠心中思緒萬千,問道:“關於‘二王’派的書法作品,有嗎?”他期待著,儘管外界動蕩不安,自己仍然想要在藝術中找到一絲慰藉。
“有的。”張景城答道,“如陝西的沈尹默、於右任,還有其他許多名家。但臨寫的作品多為《蘭亭序》。”王羲之的經典在這個時刻,仿佛成為了連接曆史與現實的橋梁,激勵著每一個參與者。
當談及白蕉的作品時,張景城略帶遺憾地回應:“白蕉和其他年輕書法家也參與其中,但東大未能趁此機會。”王至誠心中愧疚,深感責任重大:“因為我的原因,缺少自信,真的很遺憾。”
張景城卻輕聲安慰道:“彆太自責,未來還有機會。靖堯希望我們的作品能在中日聯展中脫穎而出。”他用堅定的目光掃視著王至誠,似乎在鼓勵他要勇敢麵對即將來臨的一切。
兩人之間的對話仿佛在無形中搭建起了一座心理的橋梁,彼此的理解與共鳴在這一刻達到了頂峰。
然而,時間如同流沙,無法停駐,張景城突然起身,透露出即將奔赴前線的消息:“我得去前線,馮庸需要我。”他語氣堅定,眼神中透著勇敢,仿佛已經下定決心,踏上那條充滿危險與挑戰的道路。
王至誠未表態,隻是默默地點頭,心中卻湧起一陣不舍。他感受到,友誼在此刻顯得愈發珍貴,仿佛在這一場即將來臨的衝突中,一切都將被挑戰與考驗。
張景城在離開時,輕聲吟唱了一首詩,聲調低沉卻富有情感: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這首《送彆》在他的心中回蕩,仿佛在告彆過去,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離彆的情感在空氣中彌漫,仿佛連陽光也因此而黯淡。
張景城離開後,王至誠感到一陣空虛,仿佛失去了一根支柱。他知道,戰爭的陰影隨時可能籠罩整個東北,然而,作為一名學生,他隻能在這漫長的等待中期盼著和平的到來。
這場戰爭不僅是對國家與民族的考驗,更是對每一個人的信仰與勇氣的挑戰。在這個特殊的曆史瞬間,張景城和王至誠的人生軌跡交錯,彼此的命運也在這場即將來臨的衝突中被深深烙印。
誰都無法預見,未來將會如何,但他們都明白,真正的考驗即將在前方展開。而在這場衝突的背後,隱隱埋藏著更深的陰謀與波瀾。
王至誠望著張景城漸漸遠去的背影,他深深地知道,未來的路不僅僅是戰鬥,還有更複雜的政治博弈。停頓的一刻,似乎預示著風暴前的寧靜。
喜歡文化英雄聯盟請大家收藏:()文化英雄聯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