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門店的秋天在僵持與摩擦中悄然流逝,寒風開始席卷這片飽經戰火摧殘的土地。談判桌上的氣氛如同外麵的天氣,愈發冰冷刺骨。雙方在核心議題上的立場依舊南轅北轍,尤其是戰俘遣返問題,成為了新的、更加棘手的焦點。敵方打著“自願遣返”、“人權”的幌子,企圖扣留大量我方被俘人員,其背後的政治意圖昭然若揭。
這一議題觸及了底線,談判幾乎陷入完全停滯。每一次會議都變成了一場充滿火藥味的相互指責,翻譯員的聲音都因緊張而微微顫抖。李雲龍坐在軍事組的位置上,聽著對方代表那些虛偽而冰冷的言辭,拳頭在桌下攥得發白。他仿佛能看到那些在戰俘營中苦苦掙紮的戰友們的麵孔,怒火在胸腔中無聲地燃燒,但他必須強迫自己保持冷靜,隻能用筆在筆記本上狠狠劃下深深的痕跡。
前線的情況也隨之變得更加複雜和微妙。大規模的進攻減少了,但小規模的衝突、偵察與反偵察、炮兵對射卻更加頻繁,仿佛兩條疲憊的巨蟒,在僵持中依舊吐著信子,尋找著對方的破綻。軍事組的工作重心不得不再次調整,一方麵要緊密跟蹤談判桌上關於戰俘問題的激烈博弈,為代表團提供軍事層麵的論據如揭露對方虐待戰俘、強迫甄彆等行為);另一方麵,則要更加警惕地監控前線任何可能引發局勢升級的軍事異動。
“他們想拖,”在一次內部形勢分析會上,張組長麵色凝重地指出,“利用戰俘問題拖延時間,一方麵在國際上賣慘博同情,另一方麵給他們國內強硬派一個交代,甚至可能為下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做準備。”
“我們不能無限期地拖下去!”一位負責後勤聯絡的參謀憂心忡忡,“前線幾十萬將士的補給消耗是天文數字,國內的壓力也很大。很多戰士的冬裝還沒完全到位……”
李雲龍沉默地聽著,目光盯著地圖上那條犬牙交錯的實際接觸線。他突然開口,聲音有些沙啞:“拖,對我們是不利。但退,更不行!戰俘問題一退,軍心民心就散了!以後誰還敢放心打仗?”
他頓了頓,環視眾人:“我覺得,現在光在談判桌上頂住還不夠。得讓敵人明白,拖下去,他們占不到任何便宜,反而可能付出更大代價!”
“你的意思是?”張組長看向他。
“繼續加強冷槍冷炮和戰術反擊,但打法要變一變。”李雲龍走到地圖前,“不再追求殲敵多少,而是要更有針對性。專門打他們的後勤車隊、指揮所、炮兵觀察員!打掉他一輛卡車,比打死他十個兵還讓他肉疼!騷擾他的指揮係統,讓他前線部隊不得安寧!讓他清楚,隻要談判一天沒結果,他的前線就一天彆想安穩,他的消耗就一天不會停止!我們要把這種‘消耗’和‘不安’,通過戰場,直接傳遞到他的談判代表屁股下麵!”
這個思路將軍事行動與談判策略更緊密地結合了起來,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一套以“精準消耗、持續施壓”為指導的新戰術原則很快形成,並上報前指批準後,下發至一線部隊。
與此同時,代表團也在積極尋求打破外交僵局的途徑。更多的國際輿論被動員起來,揭露對方在戰俘問題上的虛偽和殘忍;通過第三方渠道傳遞著信息;談判桌上的鬥爭更加講究策略和藝術。
李雲龍發現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更多了。他開始研究國際法關於戰俘的條款,了解不同國家的態度和立場,甚至開始關注起全球戰略格局對朝鮮半島的影響。他像一塊掉進大海的海綿,拚命吸收著一切陌生的知識,儘管過程艱難而痛苦。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僵持中,一個看似微不足道卻影響深遠的事件發生了。我軍一支精銳偵察分隊,在一次遠程滲透行動中,意外伏擊並俘虜了敵軍一名中級參謀軍官。這名軍官並非什麼了不得的大人物,但他所在的部門恰好負責與談判相關的一些後勤協調和情報彙總工作。
俘虜被迅速後送,經過初步審訊,提供了一些關於敵軍前線後勤壓力、部隊輪換困難以及國內反戰情緒滋生的零星信息。這些信息雖然瑣碎,卻如同拚圖的一角,印證了我方對敵方困境的一些判斷。
消息傳到代表團,立刻引起了高度重視。首席代表親自下令,要求軍事組和政治組聯合,製定一個詳細的方案,如何充分利用這名俘虜,在談判桌上做文章,或者至少打亂一下對方的節奏。
張組長再次將目光投向了李雲龍:“老李,這方麵你經驗豐富。說說看,怎麼讓這個俘虜發揮最大價值?”
李雲龍沉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戰場上的狡黠:“硬逼他開口說重要的軍事機密,估計很難,也不符合政策。但我們可以換個思路——‘示強於外,惑敵於心’。”
他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不追求從俘虜口中榨取多少核心情報,而是故意向外釋放一些消息,暗示我軍通過此次俘獲,掌握了敵軍某些後勤節點的“薄弱情況”和部隊士氣的“真實狀態”這些其實大多是基於已有情報的推測和誇大)。同時,在談判桌上,可以更加“精準”地指出對方後勤體係中的某些問題,暗示我方的軍事行動將更加有的放矢。
“這樣一來,”李雲龍總結道,“敵人就會疑神疑鬼,搞不清我們到底知道了多少。他們會擔心後勤線安全,可能會被迫調整部署,從而增加他們的負擔和混亂。更重要的是,這能打擊他們的談判信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底牌並不像想象中那麼安全。”
這是一個典型的心理戰思路,將一次戰術層麵的小勝利,轉化為戰略和心理層麵的擾動。
方案經過細化後,被謹慎地執行了。很快,通過某些渠道,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開始流傳。談判桌上,我方代表的發言似乎也變得更加“料敵機先”。
效果並非立竿見影,但敏銳的李雲龍發現,對方代表在後續會議中的氣焰似乎收斂了一些,提出議案時也多了幾分遲疑。前線的反饋也顯示,敵軍對一些後勤路線的警戒明顯加強了。
這點微小的變化,如同堅冰上出現的第一道裂痕,微不足道,卻預示著某種可能。寒冬已至,談判依舊艱難,但李雲龍和代表團的所有成員都更加堅定地相信,隻要堅持下去,不斷尋找機會,施加壓力,轉折的時刻,終將會到來。他們在這片無聲的戰場上,耐心地等待著,並努力創造著那個時機。
喜歡烽火涅盤:鐵血將軍李雲龍請大家收藏:()烽火涅盤:鐵血將軍李雲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