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的曾祖父當年是我家的下人。”
馬子龍一語驚人。全是一副根本不相信的樣子。
“不可能?為什麼我從來不知道?你在撒謊?”林夏不敢置信的說道。
“嗬嗬,都這個時候了,你覺得我還有必要說謊嗎?你曾祖父當年偷聽到了我爺爺與陸九川曾祖父的交易,從那個時候他就有了反叛之心。”
“還有這麼個故事?那他父親的失蹤和你有什麼關係嗎?”關震問道。
“當年林家人想擺脫奴籍,就與我家做了筆交易,他們要無條件的幫我們找到昆侖墟。我們馬家那時候已經決定舉家搬遷海外,實在是沒有辦法繼續尋找,當時更不可能帶上林家。所以,就做了個順水人情,給了他們一筆錢,托關係讓他們進入當年的考古隊做工。這才有的林家後來的事。至於你說他失蹤和我有什麼關係?當然是幫我找昆侖墟去了,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在這裡碰到他?難道是死在了外邊?”馬子龍解釋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切都說的通了。林夏的父親為了保護林夏,根本沒有和他說馬家的任何事,更是決定在他這一代徹底與馬家擺脫關係。
至於日記中寫得那句話,則是他走的太過著急。馬子龍派人接他的人已經到了家門口,他來不及在往下寫。那個小心一其實是小心馬。
“怎麼會這樣?我父親到底在哪裡?”林夏眼含熱淚,悲憤的喊道。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他帶著我的人去哪裡?在哪失蹤的,我還想知道呢。”馬子龍隨意的回答道。
“好了,先說說神權係統到底在哪吧。”關震打斷的說。
“嘿嘿,你不是專家嗎?就在你身後的電腦上,你自己去看。”馬子龍笑道。
關震聞言,轉身走到電腦前,仔細翻看著上麵記錄的東西。一個詞出現在屏幕上,是那麼的突兀。
燎祭。
燎祭是古代以“焚燒”為核心的祭祀儀式,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會對“火”的崇拜。在商周時期,燎祭被係統化為國家禮製,《周禮》中明確記載其分為“禋祀”“實柴”“槱燎”三種等級,對應祭祀天神的規格——天子以玉帛、牲體置於柴堆焚燒,諸侯用帛,庶民僅能焚艾草或穀物。燎祭的煙霧被認為能穿透九霄,將人間祈願送達神靈,而火焰吞噬祭品的瞬間,象征物質轉化為靈性力量,完成“人神交易”的核心環節。
值得注意的是,燎祭並非單純的火祭。殷墟甲骨文多次出現“燎於雲”“燎於河”的記載,暗示先民會根據祭祀對象,調整焚燒物的種類與方位。如祭河神時會將祭品沉水後再取部分焚燒,形成“水火共祭”的獨特儀軌。這種儀式背後暗藏“元素轉化”的原始思維:火代表升華,水象征淨化,天地人借此達成循環。
這便是燎祭的形式,關震是知道的。現在隻是不知道這裡采用的是哪一種。
“有意思,原來是要燎祭啊。”關震感歎了一聲。
“看來你是知道燎祭了?”馬子龍問道。
“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我還做什麼教授?回家種田吧。”
“能告訴我要怎樣做嗎?”馬子龍好像認命了一樣,以祈求的語氣對著關震問。
“火生於木,即焚其母”關震說了八個字。聲音低沉,顯得很可怕,正在思考著什麼。
這句話出自陰符經。
“這裡木已經有了?那麼要燒誰呢?”關震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句。表情更是冷淡至極。配合上他說的話。好似屠夫一般。
就在關震的目光掃在他們身上的時候,所有人的腦海中都不自覺的冒出來一句話。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就在關震望向褚歸的時候。冰冷無情的眼神,渾身散發出可怕的氣息。嚇得褚歸是臉色鐵青,冷汗直冒。
“老師,我可是你最好的學生啊!”褚歸實在是受不了關震的眼神了,突然的冒出來一句。
“哦,你不說我都忘了,你原來是我的學生啊?我看了一圈,覺得你應該為老師的願望付出點什麼?好對得起我這麼多年對你的教導。”
說完,關震慢慢的往褚歸身邊走去。
“老師,你不能殺我啊?我是你的學生啊,我還沒孝敬過你呢?你先去找彆人。”褚歸說話已經語無倫次了。
隨著關震越來越近的身影,褚歸這時非常的害怕,竟然被嚇得失禁了。
“褚歸,沒事的。這就當你報答為師了,你不是缺錢嗎?我會給你燒的。保證你在下麵衣食無憂的。”關震悠悠的說道,聲音很慢。
褚歸此時已經不能說話了,不是說不出口,而是被嚇的。關震的身體素質還不錯,但是拖著褚歸行動還是有點慢。
再慢也有終點。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褚歸被拖到了青銅神樹的底部。看著那些猙獰的麵具,和褚歸的表情如出一轍。
那裡的地麵明顯和旁邊的不一樣,顏色更深一點。想來是經常在這個地方祭祀,被染成這個顏色的。
喜歡昆侖虛之青銅神樹請大家收藏:()昆侖虛之青銅神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