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生態保護的原因,嵐山城目前所在的西北山區內僅有一個軋鋼廠和一個廢鋼再生中心。
老梁在三十年前作為大型軋鋼廠的技術骨乾,在這兩個廠子都呆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並且很是培養了幾個得力的徒弟,現在早就是所在工廠的技術負責人了。
雖然平時來往並不算多,特彆是老梁在手臂受傷後跑到榕城的這幾年,更是少跟這幾個徒弟見麵。
但是逢年過節,這些徒弟也沒忘了給老梁這個師傅拜年問題。
天災突如其來,通訊也隨即中斷,老梁嘴上不說,心裡未嘗不記掛這些徒弟們。
當嵐山城來到這盆地西北區域,老梁自然是滿心的牽掛,也就借著工廠設備的由頭,跟方大寶提了出來。
梁江現在是嵐山城的核心人才,依靠一手手搓精品裝備的本事,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他本人在嵐山城呆的久了,日子過的也安逸,加上覺醒能力是純輔助的,實在並沒有什麼戰鬥力。
他要外出,首先就要確保他的人身安全,必然要配備安保人員,動靜不會太小。
對於老一輩來說,自己受點苦,吃點虧往往不算什麼,反而是最不願意給彆人造成麻煩。
所以老梁才翻來覆去,想了這麼一個理由。
事實上,一些落後工廠裡,傻大憨粗的設備,對於現在的嵐山城來說,並不算什麼不可或缺的資源。
關鍵考慮時間成本,並不是很劃算。
這些設備如果要完整的拆回來,必然會花費不少時間。但是暴力拆解,砸碎了回收材料,價值又會大大降低。
所以在過來的路上,也有碰到一些鄉鎮工廠,方大寶都隻是讓搜索隊搬回來一些材料拉倒,並沒有花費太多精力在這些工廠基礎設施上麵。
但是,老梁說的這兩個工廠又有一點不一樣。
軋鋼廠主要供應高原抗凍特種鋼材,年處理量為8萬噸左右。另外也生產高溫超導線材和釹鐵硼永磁體。
這兩樣東西分彆用於製作核聚變裝置的的磁約束線圈和導彈的製導係統電機。算是有點特色。
呃,如果是在天災降臨前,這種地方大概率都是管製的,不要說進去搬點東西,站圍牆外邊看看都要跟衛兵比一下奔跑速度。
另外一個廢鋼再生中心距離要更遠一些,也更靠近北邊,確實也是拆解報廢裝備再利用的一個類似廢品收購站的工廠,但是他拆的,是軍方退役的各種裝備和載具。
近年來,這些在三線工廠裡都算的上邊邊角角的老廠子,普遍都過得不怎麼樣。
隨著國家和軍方實力的增強,除了少部分作為戰備和後方生產基地的工廠以外,絕大部分小工廠都因為技術落後,交通不便等等原因,麵臨著開工不足的情況。
但是,這些場子也有兩個好處,材料廢材料)足夠,以及不缺少驚喜。
由於是軍方建立的基地,在建設之初,就保留了高達40的關鍵設備備份。甚至為了對抗電磁攻擊,還設置有相應的防護設施。
按梁江所說,基地內的各種設備、材料按重量來算的話,應該有超過5000噸,軍用卡車的數量也超過20輛,甚至有不少的備件。
首先,這些設備雖然老舊,但是因為材料的原因,還具備改造的價值。隻要進行相應的智能化、現代化改造,再加上梁江的“手搓”提升,完全可以融入嵐山城現有的製造體係。
而庫存的配件,材料中,也包含大量的稀缺材料,可以補充嵐山城材料倉庫的深度,節省很多的采集、提取時間。
方大寶並沒有直接帶著嵐山城跟隨在梁江直奔工廠的方向,而是慢悠悠的墜在一行人的後邊。
非是他不願意同步挪移到工廠上方,將工廠吃乾抹淨,實在是現在的嵐山城不具備這樣的行動能力。
在搜索隊不斷搬運材料回到嵐山城的過程中,方大寶也一直沒有停下對嵐山城的結構優化。
嵐山城目前勉強也算是一艘浮空艦,但不要說方大寶,就是基地內的一萬兩千人都算上,也沒有一個人有相關的知識儲備。
小美是很卓越的人工智能,但是要發展出一套完整的技術體係,顯然也不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
所以,嵐山城雖然經過了初步的規劃設計,但是也存在大量不切實際,互相矛盾的地方。
最明顯的一點,嵐山城自身的重量和艦體結構強度就存在嚴重的不合理,完全就是依賴方大寶不惜成本的投入生存點進行局部強化,加上領主們小心翼翼的托舉,才算是勉強飛了這些天。
在有了空餘的時間和安全的環境以後,方大寶一直在安排基地自動化生產線生產碳納米晶格合金用以替換基地承重結構,框架。
生產鈦鉭泡孔金屬用以替換引擎噴射艙段,硼氮烯蜂窩板、氫化鋯陶瓷用以增加基地外壁中子輻射屏蔽率。
生產超導磁屏蔽層用以偏轉帶電粒子,形狀記憶銠釕合金用以展開引擎周圍的輻射散熱鰭片,以及使用電致變色石墨烯膜來實現艙壁的透光效果。
總之,現在的嵐山城,就是一個巨大的基建工地,就沒有一個工人或者機器人是閒著的,以至於嵐山城隻能在50公裡小時的龜速下,慢悠悠的在天空滑行。
如果現在有一隻烏鴉從方大寶身側超過去,不用感到奇怪。
喜歡避難所:謹慎的我建起一座城請大家收藏:()避難所:謹慎的我建起一座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