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蘭的土地上,開往莫斯科的火車伴隨著呼嘯聲漸行漸遠。周亦雲和林娥兩人坐在包廂內,周亦雲不禁心生感慨,他對自己在德國的生活頗為滿意。坐在對麵的林娥從公文包裡拿出一張電報紙遞給周亦雲,對著周亦雲說道:”亦雲這份是南京來的秘密電報。“
憑借著對於曆史的熟知,周亦雲已經十分肯定的知道是什麼事情可以讓司令從南京萬裡之遙的地方發密電,發到他這裡來,周亦雲接過一看,竟然還司令的親筆命令,看來這封電報十分的重要。
原來在1929年,少帥繼承奉軍之後改弦易轍以東北軍的身份成為了南京政府名義上的邊防軍,於是,以“收回國權”為由,於5月27日搜查了哈爾濱的紅色聯盟領事館,查獲了7像有關華夏的秘密文件。
7月10日,少帥在沒有遇到紅色聯盟的反應之下,認為紅色聯盟懼怕東北軍,於是單方麵宣布接管中東鐵路,逮捕了59名紅色聯盟的管理人員,並驅逐紅色聯盟的職員,沒想到這一行為引發了紅色聯盟的強烈反應。
7月13日,紅色聯盟提議召開會議,和平解決中東路問題,但有了南京國民政府支持的少帥態度十分強硬,致使談判沒有實質性開始和談判。
7月17日,紅色聯盟宣布與華夏全麵斷交,雙方隨後開始調派部隊進入軍事衝突階段。
8月6日,紅色聯盟成立“特彆遠東集團軍”,由布柳赫爾加倫將軍)統帥,總兵力約4萬,配備重炮、坦克及飛機。
8月15日,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下達動員令,編組“防俄軍”,總兵力約10萬。
10月12日,紅色聯盟突襲同江,動用軍艦27艘、飛機25架,東北江防艦隊覆滅。
11月17日,紅色聯盟軍隊兵分三路發起進攻:西線的機械化部隊突破滿洲裡,東北軍第15旅梁忠甲部浴血奮戰17晝夜,東線紅色聯盟攻占綏芬河,並突破穆棱防線;中線紅色聯盟借助裝甲列車突擊紮蘭諾爾,東北軍第17旅韓光第旅長壯烈殉國。東北軍全線潰敗,在無力扭轉局勢且為避免引發不良國際反應的情況下,南京政府決定趁著周亦雲從紅色聯盟回國,在加上周亦雲在紅色聯盟的關係正好進行秘密談判。
周亦雲看著手中的信封,心裡很不是滋味。在他看來,少帥還是那個少帥,沒有改變。當周亦雲得知少帥查封哈爾濱的蘇聯領事館時,即便冒著得罪司令的風險,他還是給少帥發去電報,提醒少帥可以趁著蘇聯當時無力他顧的時機,向蘇方提出條件,隻要條件不是過於苛刻,蘇聯方麵大概率會做出退讓。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蘇聯方麵曾聯係周亦雲,希望他從中牽線搭橋,與南京政府麾下的東北軍展開談判。
在少帥通過查封哈爾濱的蘇聯領事館的時候周亦雲冒著得罪司令的風險給少帥去了一封電報,詳細的分析了紅色聯盟國內的局勢,讓少帥借著這個機會見好就收,避免和紅色聯盟交戰
然而奉天東北帥府的作戰室裡,電燈燈將張學良的影子投在巨幅東北地圖上,少帥夾著的哈德門香煙簌簌落灰,電報稿上"周亦雲"三個字被指腹碾得發毛,旁邊"見好就收"的鋼筆字力透紙背,仿佛要戳穿鬆花江防線的沙盤。
"你們看,"張學良彈了彈電報,聲音裡帶著酒後的沙啞,"南京黃埔的周亦雲從德意誌給我發來了電報,讓我見好就收。如今我虎賁在手,並且明正言順,你們怎麼看?"他的目光掃過圓桌周圍的將領,落在第15旅旅長梁忠甲這些主戰派的身上
一名站在旁邊的青年軍官冷笑出聲:"什麼時候南京的一名小小的軍長可以教我們東北軍做事了?"他是張作相的外甥,剛從法國軍校畢業,“中東鐵路現在是咱老張家的地盤,什麼時候輪得到南邊的人指手畫腳?”
此時少帥通過查封哈爾濱的蘇聯領事館,自認為蘇聯不敢動武,此時的他信心極度膨脹,根本聽不進周亦雲的勸告,確實也不把周亦雲的警告當一回事,但是對於周亦雲這給國內知名的懂紅色聯盟專家的分析還是很有道理,雖然他不願意聽周亦雲的話但是他還是可以用內容,在他的心中一直希望通過收回蘇聯在中東鐵路的特權,來建立自己的功勳,從而贏得司令以及全國人民的信任,彰顯自己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
在談判陷入僵局、問題無法解決之後,周亦雲又給少帥發去一封電報,告知他若談判失敗,蘇聯不同意並打算動武,切不可優柔寡斷,東北軍應主動出擊,憑借優勢兵力迅速發起進攻。然而,周亦雲的這封電報如同石沉大海,毫無回應。在蘇聯集結兵力之時,東北軍卻按兵不動,直到蘇聯軍隊集結完畢發起進攻,東北軍才倉促迎戰。8月15日,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下達動員令,編組“防俄軍”,但這一舉措卻形同虛設。
周亦雲對於少帥的評價就是,好謀無斷;乾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略,所有的事情都慢一步從先發製人硬生生的把自己玩死了,少帥對於東北軍沒錯的戰力嚴重誤判。此役對紅色聯盟戰力也產生嚴重誤判,日俄戰爭日軍把俄軍打的落花流水,中東路事件俄軍又把東北軍的稀裡嘩啦,因此間接的導致了日軍看清了少帥時期東北軍的虛弱發現收拾東北軍肯定像踩死螞蟻一樣容易。
因此當舉國震驚的918事變發生後少帥不敢輕舉妄動,寄希望於國際調停,可是正趕上歐洲經濟危機無暇顧及西方在中國的利益被日本侵占,使得日本好戰軍人得寸進尺,最終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
喜歡重生從黃埔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從黃埔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