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內氣氛嚴肅,牆壁上懸掛著巨大的鄂省軍事地圖,上麵貼滿了各種顏色的標識和圖釘,清晰標示了近一個月的軍事行動軌跡。行營主要官員、軍事長官及各部隊代表齊聚一堂。主持會議的蔣先雲,雖麵容略帶疲憊,但眼神銳利,身姿筆挺。
“諸位,”蔣現雲聲音沉穩,開門見山,“自八月初行營下定決心肅清本省匪患,以安地方,至今已整一月。今日召集大家,旨在彙總成果,檢視得失,以利再戰。下麵,就請各方麵先行彙報。”
一位參謀軍官起身,走到地圖前,手持指揮棒:“稟報主任,各位長官。一月以來,我行營所屬各部,秉承既定方略,采取‘重點進剿、分進合擊、窮追猛打’之戰術,對盤踞於鄂西、鄂北、鄂南及省際交界地帶之主要股匪,發動了大小共計四十七次戰鬥。”
“其中,決定性戰役為八月下旬對盤踞恩施地區野三關之國汝洲匪部的清剿。此役,我第13師出動精銳,長途奔襲,巧妙設伏,內外夾攻,經一夜半日激戰,徹底搗毀其巢穴。擊斃匪徒三千餘人,俘獲七千餘眾,包括匪首國汝洲及其核心頭目十餘人。繳獲槍支彈藥、糧秣物資無算。國汝洲匪部至此已宣告覆滅。”
“此外,對竄擾於巴東、秭歸一帶之賀國祥、卓鳴皋等人被我13師在巴東擒獲,其餘殘匪我軍正在和保安隊全力追剿,目前已將其驅入川鄂邊境深山,其覆滅指日可待。其他方向,如黃岡、孝感、鹹寧等地之股匪,或遭重創,或聞風潰散,大部已被擊潰,零散匪徒正由地方保安團隊清鄉搜捕。”
“初步統計,一月內,全省共斃、傷、俘匪徒約餘人,繳獲各類槍支逾9500支,士氣民心為之大振。”
周亦雲聽完彙報,沉吟片刻,目光掃過全場:“諸位,一月之功,成果斐然,應予於肯定。尤其野三關一役,打出了我軍威風,震懾了四方宵小!前線將士之功,行營必按功敘獎。”
接著周亦雲話鋒一轉,語氣更為凝重的說道:
“然,匪患如疥癬,易反複而難根除。今各部皆有收獲但是小股匪患依然逃竄,保安團戰力堪憂,我決心整頓整個鄂省保安團,劃歸武漢行營指揮,繳獲的武器彈藥皆用於整訓保安隊,並且改革兵役實行3月預備役,18歲到50歲分批入伍受訓,要學會人人包圍鄉裡。
就在武漢行營總結剿匪成果,全力肅清殘敵、鞏固地方之時,全國的視線卻更多地投向了另一場規模更為浩大、意義更為深遠的戰事—,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司令,正親自坐鎮南昌行營,指揮數十萬大軍,對贛省紅黨中央蘇區發動第三次大規模的“圍剿”。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周亦雲的的主持下,武漢及鄂省大部分地區卻呈現出罕見的安寧與蓬勃發展的景象。其轟轟烈烈且卓有成效的剿匪行動,通過報紙報道和鄂省政府宣傳,極大地震撼了全國各界。
在普遍深受兵災的華夏、匪患、動蕩之苦的大環境下,一個社會治安良好、秩序井然的武漢,仿佛成為了一片令人矚目的民國淨土。這一難得的穩定環境,立刻轉化為了強大的吸引力。
上海、天津、廣州乃至海外的資本家們,紛紛將目光投向武漢。相較於其他地方軍閥混戰、土匪橫行帶來的巨大風險和不確定性,武漢的安全優勢變得極具誘惑力。資本的天性是趨利避害,安全是最大的營商環境。
在武漢這裡不僅擁有九省通衢的絕佳地理位置和長江漢水的水運、初步發展的鐵路等交通優勢,如今更擁有了令人放心的治安環境。這“天時、地利、人和”的疊加,使得武漢的投資價值急劇攀升,於是在後續的很多工廠主在選擇新建廠區或遷移產業時,首選目的地便是武漢,由此形成了一個個產業。
在這一背景下,周亦雲立馬開始學習現代的工業園製度,他果斷抓住他創造的曆史機遇,在武漢規劃並大力推動建設了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區。這一舉措,不僅僅是建立幾個工廠,而是係統地規劃土地、建設基礎設施道路、電力、供水)、集中布局輕重工業廠區,旨在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在後世的曆史教科書上有這麼一條,武漢政府在周亦雲的實踐下,在民國時期開創了華夏自主規劃建設大型工業區的先河。它標誌著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模式的一個重要飛躍,從過去的零星設廠、分散布局,向有計劃、成體係、集約化的現代工業區模式轉變。這一切的基石,正是武漢行營強力剿匪所帶來的穩定秩序。
因此,儘管南昌的“圍剿”戰事正酣,武漢卻悄然成為了民國時期工業化與現代化建設的一個亮點和樣板。它表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安全與穩定是發展的前提。武漢的短暫繁榮,為其日後成為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奠定了初步的基礎,也為在經曆了動蕩的民國時代之後的新華夏提供了一種關於治理與發展的另一種可能性。
然而武漢的發展並不能推行到整個華夏,其未能從土地上根本上解決問題,土匪往往與地主階級相結合,導致匪患循環往複。所以在新華夏成立之後黨和人民發起了廣大的人民剿匪戰爭它是一場徹底埋葬封建時代社會頑疾、重塑基層社會秩序、為國家工業化現代化鋪平道路的戰略行動。
它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隻有一個強有力的、得到人民衷心擁護的中央政府,才能完成如此艱巨的曆史任務,為後來的華夏經濟奇跡打下了最初也是最堅實的基石之一。這場鬥爭的勝利,是紅黨和新華夏對中國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
喜歡重生從黃埔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從黃埔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