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學校的大四上半學期一向是輕鬆的,畢竟考研的考研,保研的保研,基本上都已經沒課了。
聖辰大學例外,當真是四年如一日的忙。
楊家寧也不例外。
大三的時候第一階段研發試驗性測試出了問題,於是需要重新做實驗。
一切推翻從頭再來的過程無疑是痛苦的,每天泡在實驗室裡,泡在各種藥物裡,不停地合成,檢測,分析,試驗,複盤。
放在任何一個二十歲出頭的人身上,整整兩年,還要麵對各種失敗。
尤其楊家寧其實不光是一個學生,她還身兼軍人這個職分,除非她放棄軍隊,徹底的棄軍從文。
可是,可能嗎?楊家是代代傳承的將門世家,怎麼可能,在她的手裡斷了?
她的驕傲,不允許。
她不可能完全脫離軍隊,哪怕是做軍隊文職。
她的驕傲,告訴她,你要堅持,要堅持到底,你都已經走了那麼久了,這是你喜歡的事情,你不能放棄。
不可能一帆風順,即使是林憶那樣的天才,大三上半學期也被一個研究卡了半年,更何況她呢?
她不是什麼天才絕頂的人,她隻知道,喜歡,就要堅持。
她是軍人,第一品質就是,堅韌!
正因為她堅持了,這半年,收獲頗豐。
經過半年的不懈努力,和導師的指點,廢寢忘食的研究,還有林憶的點撥,她終於找出了中和藥物中問題成分的物質,兩項搭配,可以抵消藥物的副作用,還能增強藥效。她的藥物通過了臨床測試,獲得了很好的反饋,已經成功上市了。
起初是在林氏旗下的藥物公司上的。
但是後來,林憶專門給她去信,告訴她,讓她自己準備開一個公司。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給楊家錢財上更大的支持。
楊家寧的媽媽李芸霏自己是有一個公司的,楊家算是一邊從軍一邊從商,而楊家寧現在是一邊軍一邊文,但早晚那有一天楊家的公司也會交在她手上。
楊家成為下四家,更多的是憑借楊皓宸的上將身份,換言之,楊家的財力其實沒有那麼雄厚。
林憶此舉,是在給楊家鋪路。
於是,楊家寧通過父親和總統先生交接,最終決定景家入股,聯合楊家一起合辦藥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在景家,百分之七十的股份在楊家。
一點散股都沒有。
或者說,楊家寧也不需要那麼多股東對她的公司指手畫腳,甚至以權謀私,中飽私囊。
但凡公司有個什麼資金短缺,林憶直接就能把窟窿填上。
林憶的37號樓畢竟每年還有20的純利潤用於醫療行業,給楊家寧的公司填個窟窿一點問題沒有。
至於開公司的事情,是景家二房的小公子,也就是總統先生二弟的孫子。
也是封銘的表哥。
兩人對接公司事宜,楊家寧也開始培養自己的人,作為代理總裁,平日裡負責公司運轉。
她自己還有兩種藥物需要研發。
當初來青林醫科大學是有任務在身的,要在學業期間研究出三種藥物,如今被第一種直接耽誤了整整三年半。
好在雖然走了很多彎路,但是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另外兩種藥物不是一點都還沒開始,進度也差不多有百分之三四十的樣子,還有半年時間,應該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