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公子與相裡子,如今仍在北疆督造?”嬴政的目光掃向階下。
李斯搶先一步答道:“回陛下,長公子與墨家眾人正在朔方城外,為朔方王建造新城,並試製一種新的耕犁,以適北地凍土。信中言,已有小成。”
“嗯。”
嬴政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他更關心的是鹹陽的根本。
“格物院,近來如何?”
此言一出,殿內氣氛為之一變。
若說方才的戰報是讓武將們血脈僨張,那“格物院”三個字,則讓文臣們,尤其是那些主管民生、財政的官員們,豎起了耳朵。
“回陛下,”蒙毅沉聲應答,此事由他與李斯共管,但他顯然比李斯更上心,“自‘工賞令’頒行,格物院設立以來,兩月之內,共收到來自天下各郡縣呈報之新奇技藝、改良器物,計一百三十七件。”
這個數字讓殿中起了一陣壓抑的騷動。
“其中,”蒙毅繼續說道,“經格物院與少府共同評議,認為確有實效,可堪推行者,共計一十二件。駁回荒誕不經者,九十五件。餘下三十件,尚在勘驗之中。”
“講幾件來聽聽。”嬴政來了興致。
“喏。”
蒙毅從袖中取出一卷紙,顯然早有準備。
“其一,乃蜀郡一名喚作‘杜衡’的鐵匠所獻。他改良了高爐風箱,將原本的單人推拉式,改為多人腳踏連動式。經測,新式風箱,可使爐溫提升近一成,出鐵之速,快了兩成。此人,已按‘工賞令’,授予‘匠士’之稱,賞錢五千,其戶免五年徭役。”
話音剛落,將作少府的官員瞳孔一縮,他掰著手指飛快地心算,嘴裡無意識地念叨著:“一成爐溫,兩成鐵……天爺,這……這等於我大秦憑空多出十座大爐!”
“其二,”蒙毅不理會眾人的驚異,繼續念道,“乃河東郡一老農,名‘石奮’。他見官府推廣的曲轅犁雖好,但在山地、坡地等多石之處,極易損壞犁頭。他便以柔韌的柳木,代替了部分堅硬的犁梢結構,又在犁頭處加裝了一個小小的木輪。如此一來,遇石之時,犁身可自行偏轉避讓,大大減少了損耗。此法雖小,卻利於山地農耕。格物院評其功效提升三成以上,亦授予‘匠士’之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殿內,開始有官員交頭接耳,臉上滿是不可思議。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聰明”,彙聚起來,竟能對帝國的根基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其三,”蒙毅的聲音裡,也帶上了一絲激動,“乃文華府其府中學子,共同製出。此物,名曰‘龍骨水車’。”
他拍了拍手。
殿外,幾名內侍抬著一個長長的、造型古怪的木製器物,吃力地走了進來。
那東西像一具巨大的、中空的木製龍骨,龍骨腹中,嵌著一串緊密相連的木板,如龍鱗倒掛,下方則連接著一個巨大的輪軸。
“陛下,此物便是‘龍骨水車’。”
蒙毅指著那器物,解釋道,“隻需兩人在輪軸上踩動,便可將低處之水,源源不斷地送往高處。”
兩名早已準備好的內侍脫去鞋履,站上輪軸,開始交替踩踏。
“咯吱……咯吱……”
隨著輪軸轉動,那長長的“龍骨”腹中,一片片木板翻轉而上,形成了一道連綿不絕的水鏈,仿佛一條木龍正在將無形之水,吞入腹中,送往高天。
“經測,其提水之效,十倍於尋常桔槔!”
“若以此物置於河岸,灌溉高地田畝,一人一日,可灌田十畝!”
“十倍於桔槔!”
“一人一日,可灌十畝!”
這一次,驚呼聲再也壓抑不住。
大秦以農立國,關中八百裡秦川,皆賴水利。
所有人都明白,這東西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無數原本因為地勢太高而無法灌溉的旱田,將變為水澆地!
大秦的糧倉,將因此而充實多少?
喜歡扶蘇:老師你教的儒家不對勁啊!請大家收藏:()扶蘇:老師你教的儒家不對勁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